一、酱油概论: 酱油,是中国各大菜系中传统的调味品。 用黄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 黑色的酱油一般是加入黑色素调色出来的。 酱油是由“酱”演变而来,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了。 而中国发明酱油之酿造纯粹是偶然地发现,起源于中国古代皇帝御用的调味品,是由鲜肉腌制而成,与现今的“鱼露”制造过程相近,因为风味绝佳渐渐流传到民间,后来发现大豆制成风味相似且更便宜,才广为流传食用。 传统酿造酱油需要很长的时间,就是晒酱,就要三、四个月时间,甚至需要陈置一年,才达到真正美味。 所以说,酱油是时间的影像,它的价值不只是几粒黄豆的价值,而是时间的价值。 “改革开放”以后,因为利益的关系,勾兑的酱油产生了,当出口到欧美的酱油被检查出含有“三氯丙醇”致癌物时,人们才知道已经“化学酱油”时代了。 所谓“化学酱油”是“酸水解蛋白”,即用盐酸水腌制大豆粕、花生粕、麦皮、玉米皮等含有蛋白质的东西,经过72小时,即成富含“氨基酸”的调味液。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市场上的配制酱油,国家规定,酸水解蛋白调味液的含量不能超过50%。但是,黑作坊、小作坊的酱油(袋装)几乎100%是“酸水解蛋白调味液”(即化学酱油)。 工厂生产的“酸水解蛋白调味液”、酿造酱油都是用低成本的大豆粕,甚至是“转基因”大豆粕,因为,我国每年从美国、巴西等地进口1300亿斤,经过榨油后,得到900亿斤的大豆粕,这些大豆粕都是用来加工食品、饲料的。 有的网友说黑酱油是用毛发进行酸水解的,但是,毛发的价钱比大豆粕的价钱高出许多倍,所以,多数采用大豆粕、花生粕等富含植物蛋白的低价物来进行酸水解的。 所以,市场销售的工厂生产的“配制酱油”是极其不安全的。 因此,网上很多人介绍家庭自制酱油的方法。 根据这些方法,我自己照着做,还得到了一套自己的经验。 二、自制酱油原料: 自制酱油的原料最好是用农村自种的小黄豆,绝对不能用转基因大豆;其次是蚕豆、脱脂花生、碗豆、绿豆等。 如果要快速制成酱油,最好用豆腐碴,或者用黄豆粉,因为颗粒小了,容易发酵、酿制。 豆腐碴是做豆浆时,用麻布袋过滤出来的豆碴,要新鲜的,马上经过高温蒸熟的才能用,有馊味的就不能用了。 自酿酱油一般不用市场用做饲料的大豆粕,因为,大部分都是转基因大豆的残碴。 如果用黄豆,要精选过,而且,要经过24小时浸泡才能用。 用蚕豆也可以,北方人比较喜欢蚕豆。但是,对于蚕豆过敏的人,不宜。 蚕豆也可以打成粉后再蒸熟,然后发酵、酿制。 也可以用花生粕,但是,酿制出来的酱油没有黄豆酱油那么纯正。 菌种:酱油曲精。 我用的是上海产的光明牌酱油曲精,用量非常少的,一公斤豆腐碴用0.5克。 配料:高钠食盐、红糖、八角、茴香、陈皮、桂皮、花椒、生姜、辣椒、蒜头、葱头、甘草等。 对于调味配料,凭各自爱好取舍。 我本人不喜欢味道太浓,所以,只用少量的蒜头、生姜等。 三、原料熟化: 我家经常自己做豆腐,每次都余下1斤左右的豆腐碴,丢之非常可惜! 而做豆腐余下的豆腐碴是做酱油的最好原料,比粒状的黄豆还要好。 如果有黄豆,想吃豆豉的话,就不用打成粉,如果纯粹要酱油,最好打成豆粉,这样能使其迅速发酵、酿制。 新鲜的豆腐碴用麻布包好,放在蒸锅上蒸熟透,一般蒸2—3小时。 如果是用黄豆,则要先用水泡24小时,再蒸2—3小时,让其熟透。 另外,取其一半重量的面粉,放在微波炉内烘烤5—10分钟,烤至焦黄。 先烤3分钟,取出来翻炒,再烤2—3分钟,再翻炒,如果不够黄,再烤……。 家庭自制酱油一般用比较好的面料做辅料,而工厂生产酱油多数用价钱非常便宜的麦皮、玉米皮等。 用面粉的填充豆腐碴的胶质,使其容易发酵,同时,面粉发酵后产生糖,减轻豆酱的苦味。面粉烤黄,取其焦香味。 如果是用黄豆,用烤面粉裹住,才能做成豆饼,才能使熟豆充分发酵。 四、接曲发酵: 所用的菌种是酱油曲精,是专门用来酿制黄豆酱油的。 如果只有1斤豆腐碴,只要用0.1克酱油曲精就可以了,这么少的量,很难接种的。 为此,我多放些,用量提高到0.5克,效果也非常好,多放也没有问题! 将酱油曲精放入烤黄的干面粉(降温至30℃)中搅拌均匀。 干面粉要预留一部分。 再将蒸熟的豆腐碴降温至30℃,与上面配好酱油曲精的面粉揉和。 再用瓶盖(一般为6—10公分大)做成豆饼。 将豆饼上下都压此预留下来的干面粉,目的是使其不与竹簸箕粘连。 将豆饼摆放在竹簸箕上,在上面再反盖一个竹簸箕。 没有竹簸箕,用塑料洗菜篮也可以。 再用布将两个竹簸箕包好,目的是防止蚊子、苍蝇、虫子进入产卵生蛆。 发酵一天后就会长出白毛。 发酵两天后,就转化成黄色的毛,此为最佳效果。 第三天,将其反转过来,背面再发酵两天,也长出绿毛后,就可以了。 发酵成功,制酱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发酵过程中,不要频频打开盖子看,这样会影响发酵质量,甚至会变酸变质,生黑毛等。最好是每天早上打开一次。 豆饼只要不发臭,长黑毛也没有关系,照样可以用。 豆饼发酵长毛,就生成了20多种氨基酸、谷氨酸等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五、酿制豆酱: 长满绿毛豆饼是轻飘飘的,放到水里也会浮起来。 将发酵好的豆饼用木棒碾碎,加入足够的食盐干拌。 倒入50℃左右的温开水,浆酱粉搅拌成浆糊状,装入广口玻璃瓶中,再在上面加上一层干盐,之后进行酿制。 为什么要加很多盐呢? 第一、发酵豆饼中的谷氨酸与食盐产生反应,生成极具“鲜美”的调味物质——谷氨酸钠。这是酱油中第一需要的东西。 第二、食盐本身也是一种调味品。 第三、食盐可以防腐、防蛆、防变质等。 酿制有快速阴酿、慢长阳酿两种: 1、阳酿是将玻璃酱罐盖上盖子密封,放在有太阳的阳台或者露天进行暴晒。 每天打开一次,最好的早上打开,让其充分接触新鲜空气。 暴晒时间很长,长期有太阳照射的地方,一般要两个多月;放在普通阳台上,一般要三个到五个月时间。 晒太阳时间越长,豆酱越黑,味道也就越香! 再加入香料液,陈酿一年左右,才是真正的传统酱油。 2、阴酿就是高温水浴,将玻璃酱罐放在60—80℃的温水中酿制三天。 第一天保持60℃,第二天保持70℃,第三天,倒出来搅拌均匀后再装罐,再加一层盐,保持80℃,第四天,加入香料,保持70℃。 阴酿必须用比较高的温度,一般四至五天就可以酿成豆酱。 如果将酿成的豆酱再放在阳光下暴晒,则变成“先阴后阳”的豆酱。 阴阳豆酱的效果非常好! 我本人是用阴酿法,用的是恒温水浴锅来保持温度。 在农村的柴灶,通常有一个热水的小锅,可以用来做水浴锅。 也可以用普通的电饭锅,买一个温控开关(一般30元左右)来控制水浴温度。 阴酿五天后,得到香喷喷的豆酱,但色泽很浅。 可以再拿到有太阳的地方晒一个多月,色泽就会变深。 六、香料配制: 香料:红糖、八角、茴香、陈皮、桂皮、花椒、生姜、辣椒、蒜头、葱头等。 根据各人的口味不同,可以随意增减。 我本人不喜欢太浓的口味,只用红糖、蒜头、生姜三种香料。 煮香料: 先将各种香料打成粉状,待用。 在铁锅内放入一碗水,加入二两红糖,猛火煮至焦黑色,要一边煮一边搅拌,否则,就会冒黑烟。 这时的糖胶已经没有甜味,略带苦味(最佳)。加入一碗清水,再加入香料粉,煮开几分钟,即可以起锅,过滤去残碴,得到香料液。 香料液的作用,主要是给豆酱调整味道的,同酿制好的豆酱搅拌均匀后,再在有太阳的地方暴晒,时间越长越好! 七、豆酱抽油: 酿制好的豆酱,通常叫做“豆豉”,如果用豆腐碴酿制的,就成了“豉油”。 其实,豉油本身就是可以直接用的调味品。 但是,为了使用方便,吸出“浸出液”,就叫做“抽油”。 头抽:将刚酿制好的豆酱加入煮好待用的香料液,搅拌均匀,静置两天后,过虑得到的酱油。 二抽、三抽:加盐暴晒两天,用同样方法得到第二次、第三次酱油。 将三次抽油混合在一起,加热到80℃,试一下味道,如果偏酸,则加入少量米酒,直到消除酸味为止。 工厂生产的酱油,一般要用黑色素调色,才得到市面上所售的抽油的色泽。 自己酿制自己吃的,则不需要调色,只要醇香就可以了。 抽油制成后,一时吃不完的,还可以置于有太阳的地方晒,而且是越晒越香。 八、结束语: 自己酿制酱油,其实是非常麻烦的,所消耗的劳动力及时间,远远超出那所得到酱油(抽油)的价值,很多人望而生畏! 如果按传统酿制方法制造抽油,所有的酱油厂都要倒闭。 但是,如果你知道市面上的酱油含有大量的致癌物三氯丙醇的话,你就会觉得自制酱油是值得的。 酿制酱油具有解热除烦、调味开胃的功效。有好的味道,就能增进食欲。 酿制酱油含有异黄醇,可降低人体胆固醇,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新加坡食物研究所发现,酱油能产生一种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其功效比常见的维生素C和E等抗氧化剂大十几倍。 酿制酱油有抑制癌细胞的作用,是亚硝酸盐的克星,能够预防胃癌、乳腺癌等癌症。 酿制酱油含有大量霉化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能够预防糖尿病。 自己酿制的酱油,才感觉到,这才是小时候吃到的味道! 它是我们中华传统工艺,是我们绿色农业的一部分! 公历2014年小满于龙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