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包产到户

 图文365 2015-03-11

摘要: 关于包产到户李博昌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包产到户开始的,开始给此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思是以家庭为单元,对土地进行联合承包,盈亏自负,走集体经济道路模式。笔者不想用此名字,因为从包 ...


我国农村改革是从包产到户开始的,开始给此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叫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意思是以家庭为单元,对土地进行联合承包,盁亏自负,走集体经济道路模式。笔者不想用此名字,因为从包产到户到现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名无实(只是近年来国家才倡导与扶持专业合作社),因此,正本清源,我们的故事还是从一个老者给我讲了包产到户的故事开始吧。

老者说:包产到户后,农村形成了4种人,一种是留在农村的农民,一种是走出农村去城市谋生的个体经营者,三是有门路的富人——借助特定的社会关系,包工程、做项目而成为巨富的人,第四种人就是农民工。农民在家种地谋生,但种地的成本有点高,扣除买种、浇地、买肥、买农药、机器收种的费用后,确实所剩无几,但娃要上学,老人要看病,媳妇要生活,啥都要钱,为了生计,还得多种经营,于是就办了个鸡场,但在他哪个地区,农村一家一户养鸡的还是太多了,市场竞争,也卖不上个好价钱,所以,整天忙碌,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偶尔再来一次禽流感,真是雪上加霜啊。去城市谋生的是夫妻俩,由于资金有限,只能开个夫妻店,做个餐饮生意,但做餐饮的人太多,也卖不上价,于是想法降个成本吧,但国家的监管又慢慢严起来了,况且,市场竞争激烈,弄不好就有关门的危险,所以夫妻俩只能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辛勤劳做,一年到头,虽然忙碌,但比打工族还是强一些,娃也可以带在身边,虽然在城市的花费大,但一家人在一起,还是其乐融融;那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富人,听说他亲戚是个大官,于是,借助这个关系,他能承包下工程,有时候他自己做,但自己做风险太大、也麻烦,于是便转包,于是他的钱来得真比印钞机机还快,他有钱了,便在城市买了几套房,举家过起了城市人的生活,不仅有老婆,还有情人,听说老婆和情人的关系还处理得不错。而他整天混痕于酒场、赌场,有钱人的朋友也越来越多了,社会关系网也越织越密了,挣钱也越来越容易了;最惨的可能是农民工了,他们干最脏最累的活,但劳动报酬比正式工低多了,好在房地产、国家基建还红火了一段时间,他的日子也才能好过一点,但因为三角债、有些老板的黑心,干了活也拿不回全部工资的事也时常发生,于是,儿子是顾不上了,因为工作不稳定,城市不是他的家,只能放在老家由老人看护了,好在农村还有那一亩三分地,吃饭是没有问题的。媳妇在家事也不多,于是就跑出来干干活,结果一看,我的妈呀,有钱人过的真是太好了,回头再看看“窝囊”的丈夫,真是气不打一出来,于是离婚算了,因为现在是个民主社会,每个人都有自由追求自己幸福生活的权利。

听到此,我真的无语了。

回想包产到户以来的几十年,我国农村问题确实不少,特别是近年来,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当成重点工作来抓,确实也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笔者认为,要解决问题,必须回顾历史,并从历史的演变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那么,包产到户后,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有哪些呢?

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形成了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给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最勤劳的农民工却成为当代的弱势群体。包产到户后,农民只要种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就可以了,而剩余的还有大把的时间,而当时,挣钱不仅是口号,更是一种现实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东南沿海形成了具大的劳动力需求,随后,国家基建、修路、盖房等也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样,农民工便成了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可惜的是,建设者却没有得到改革开放的红利,而农村,依然是他们最后的归宿。

留守农民成为市场经济的最大受害者。包产到户后,每个家庭成了独立的生产单元,这个生产单元生产出来的产品——粮食,要拿到市场上去卖,但自由竞争的市场,使他们只能以低于商品价值的价格去卖,这包括他们的农产品。在市场经济下,只有垄断才能形成超额利润,而自由竞争不可能提高物价。于是,市场经济便成为掠夺他们劳动果实的合法工具,他们也自然成为市场经济的最大受害者。也许,在我们每天的每口饭中,都不同程度地含着农民兄弟的血和泪。

个体经营户勤劳致富,同时体味市场经济的酸甜苦辣。包产到户后,部分农民进城,由于资金有限,只能白手起家,从个体经营户干起,他们小本经营,但却独自承担市场经济下价格的潮起潮落,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同业者的严酷竞争,使他们饱尝市场经济的酸甜苦辣,稍有不慎,他们也会再次跌入无产者的阵营。

有门路的富人成为改革红利的最大享受者,又成为农业产业化的最大阻碍者。包产到户后,靠关系与门路成长起来的富人,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他们不仅有钱,他们农村中也还有地,他们的地许就是中间的哪一块,他们吃自己种的绿色食品。现在你要规模化、产业化,你让我交出地,我就是不缴,我有钱,你给多少钱也没用。况且,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你能把我怎么办?

集体经济严重破坏,农村建设后继乏力。包产到户后,这个问题成为一个最核心的问题,当时在分配上虽然提出了“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但事实结果是什么呢?几乎没有集体的公共积累,因此,农村的集体经济就名存实亡,农村建设便成为一句空谈,更不要说对农村的整体规划,于是,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大多数农村的脏乱差。

土地荒芜成为必然,粮食生产停滞不前。包产到户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种粮食越来越不划算了,于是,只要够自己吃,多余的不种也就不种了,于是,好好的土地,荒芜的便越来越多了,因为市场经济对人的教导是,不挣钱的买卖、不合算的买卖坚决不干。

跟着金钱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为必然。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勤劳致富、越富越光荣的号召下,亿万农民抛家舍业,奔到追富的路上去了,但可惜的是,这条路上充满艰辛与荆棘,绝大多数人并未全部溶入到现代城市的生活中去。于是,为了生存,留下儿子、老人在农村中坚守,自己在外拼打,便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况且,因为他们的追富,建设美丽乡村的光荣任务也便无从谈起了。

那么,结论是什么呢?说到此,我不禁想起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话: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农业是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命脉,因此,只有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夯实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如何实现,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资本下乡,一个是组织农民,形成合作社,最好是人民公社,走集体化的道路,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同时提升消费水平,拉动内需,实现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当然,资本下乡也是一种方式,但其实现的可能结果是大批农民失地(土地确权是一个信号,因为土地确权后,地就是我的,我便有自由处置的权利,况且,后面还有一个资本下乡),成为社会不稳定的一大隐患; 同时,造就新的两极分化,加居社会矛盾;而资本的掠夺,将造成内需不足,经济发展后继乏力,我国的经济,将日益成为富人经济——为富人提供特殊服务的经济,这条路的前面就是特贡大米、特贡水果与高档旅游山庄,而农业集体化的前面却是红旗渠、大寨、华西村与南街村。

 

2015311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