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及生活经验中,中班大班幼儿对1至10甚至更多数字的理解能够脱离具体事物达到抽象理解了,并且生活中常遇到各种有关数量增减的问题,这时只需稍加讲解,抽象的数字加减式对他们来说并不难以理解,也不难以解答,幼儿可以借助实物计算出来,难的是不能直接在数字层面快速得出答案来。
许多家长都熟悉这个场景:做加减计算题的时候,孩子经常是读一道计算题,放下铅笔,伸出两只手来,弯曲相应的手指头进行增减计算,才能得到答案。
这是因为幼儿还处于必须借助于具体实物及动作的摆弄来进行数字运算的阶段,他们计算过程中不仅要把数字所代表的具体数量区别于相邻数量准确表现出来(不少幼儿还得一一点数),还要依据题意进行增加或减少,再正确判断出现有数量来,这需要集中注意力操作和判断,得花费因人而异的一定的时间。所以,成人会觉得孩子计算速度太慢。
这样的计算学习中,幼儿必须经过大量操作,对数量的判断速度熟练了(逐一点数发展到按群计数),同时在学习中掌握了一些数字之间的递增,递减,互补,互换等关系并运用到计算中,速度才会逐渐加快,久而久之,在记忆的协同下,才能逐渐摆脱具体实物或表象,达到较高层次的抽象数字运算水平.
一般幼儿喜欢做加法不愿做减法,这是为什么呢?
在孩子做计算过程中,不少家长,老师发现,幼儿往往偏向喜欢做加法,而不大愿意做减法,把减法当加法做的情形也时有发生,成人大多认为孩子是粗心大意看错加减符号,其实,这种情况大家注意就会发现,一般孩子总是把减法看成加法,而少有把加法看成减法,这说明孩子潜意识里还是不愿做减法的,但也不排除有粗心看错符号(不如说是对减号理解不够深刻)的情形。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做加法而不愿做减法呢?
如果用实物进行具体的加减运算,只要理解掌握了减法的实际操作意义,减法对幼儿来说也不难,可以对减少后的实物目测或点数出答案。
然而脱离实物,利用表象进行减法运算则比做加法运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具体分析如下:
加法中,幼儿往往会使用半具体半抽象的方式,两数相加,其中较大数的表象可以不需要明确的表象数量,甚至可以把它当作一个抽象数群,只需确定较小数的准确数量表象,从较大数顺着往上数(shu三声)较小数的数次即可得到答案,过程中只须注意较小数的数次,加数(shu三声)完毕,得数也就出来了。
而减法是要从一个总数量中减少一部分数量,这两个数量不象加法可以交换。幼儿不仅要想出总数量的准确数量表象,从中准确减少减数量个数,还要认真判断出剩下的数量,这个过程需要更多的注意力和思考判断过程,对幼儿有一定难度.
不少幼儿尝试着把总数放心里,往下倒着数要减的数次,但减数大了则容易出错,而且由于倒数没有顺数的熟练而影响计算速度.
因此,有不少幼儿喜欢做加法不愿做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