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区位问题分析与复习策略 区位论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和社经济会条件(交通、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来探讨地理事物的存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这是人文地理的“核心”,也是近年来高考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四大区位的考查。复习时要构建起正确的区位分析思维模式,找出区位的主导因素,正确认识区位因素的变化。 一、简析高考区位取向及对策 对区位因素的考查高考一般分为两大层面:一是区位因素分析,二是区位评价。在区位问题分析时,首先要从区域特征入手,以综合的观点观察分析区位因素,构建区位因素结构,然后找出主导区位因素,这是分析问题的关键,并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区位变化趋势,动态地分析问题。 考查内容大致有六种类型:类型1:判断影响区位布局的主导因素;类型2:评价区位布局是否合理;类型3:分析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类型4:选择最佳区位;类型5:分析影响某一区位的有利条件或限制性因素;类型6:比较某些区域共同或不同的区位因素。 二、区位问题分析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既在认清问题的情况下,不矛盾多说。首先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形成思维模式,并注意从有利区位和不利区位两个方面分析。如:①自然区位要素——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河湖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②经济区位要素——资源、市场(腹地)、交通、劳动力、技术③社会区位要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与工业协作、国家政策(政治)宗教、军事(国防)等。 2.主导性原则。主导性区位因素的判断一般会是考查的重点,一定要根据时间的变化进行动态的推理,同时要根据空间位置找出区域特征,即时空兼顾加以判断。 3.区域性原则:答题时语言表达要反映所在区域,同时要注意区域的特殊区位。
【主题分享】节气大全/地理百科/气候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 三、四大区位分析及命题趋势 1.农业区位 ①农业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一是分析某一区位因素对某种农业活动区 位选择的影响,二是结合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分析具体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各区位要素浅析如下: a.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影响极大。 b.地形:影响农业的类型(平原与山区不同)、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农作物随海拔有所不同)。平原——耕地;山地——畜牧业、林业。 c.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东南丘陵的红壤适宜种茶树等。 d.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e.交能运输:园艺业、乳畜业产品容易变质,要求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 f.政策:国家政策和政府干预手段影响,如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品性生产基地建设。 ②命题趋势:以某区域图来考查农业的区位选择及其变化的原因,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粮食问题,如以世界“粮荒”为切入点,考查世界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粮食运输的路径、我国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2.工业区位 ①工业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一是判断某类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二是结合实例考查某一工业区的主要区位,三是根据已知区位因素,选择某一工业的合理区位,四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性。各区位要素浅析如下: a.资源——工业宜建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什么原料,适宜发展什么工业。 b.水源——靠近水源地,以便提供充足的工业用水(还可获得廉价的水运)。 c.地形——选择在较平坦开阔的地形区内,发展前景广阔。山谷、盆地地形易形成逆温,废气不宜扩散,不能布局冶金、化工等工业。 d.交通——沿交通线分布,以便提供充足的燃料、原料,也便于产品的输出、职工的上下班。 e.环境——主导风向的下风地带、与季风区主导风向垂直的郊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城市热力环流之外;产生污水的企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高科技工业布局在环境优美的地区。 f.距离城市的远近——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布局在城区;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应远离城区。 g.土地租金——布局在城市的外围,土地租金低。 h.设置防护带——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设置防护带减少对居民区的直接污染,美化环境。[圭臬高考研究中心QQ767358735] ②命题趋势 以某一地区的工业发展,考查工业区位因素、产业结构调整,如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武汉城市圈、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区域图或资料为题,考查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利和不利)、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等内容,将在高考中得到重视。 3.城市区位 ①城市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一是判断某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二是结合区域环境综合分析某一城市(群、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三是从微观的角度,对城市内部各功能区的合理配置做出分析和评价,特别是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合理选址问题。[圭臬高考研究中心QQ767358735] ②命题趋势: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区位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异同,城市功能区的影响因素及城市功能区的变化,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等内容仍是历年高考关注的重点内容。 4.交通区位 ⑴交通线(点)区位分析的能力要求 一是根据影响交通线(点)的主要区位因素进行正确的线(点)选择,二是结合区域环境信息对某一交通线(点)的选择进行区位分析与评价。 ①交通线的区位分析 a.主要考虑社会经济的需要(资源开发与调配、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合理布局交通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b.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影响线路的选择(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如尽量选择平原或河谷地形,避开陡坡、断层、沼泽等不利地形)。 c.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不利的自然条件的制约。 微观选线方面,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当然,方便快捷、少占好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②交通站点的区位分析 a.长途汽车站:一般建在市区边缘、城市交通干线附近或火车客运站附近。 b.港口:社会经济条件——经济腹地广阔(服务范围),大城市依托,是影响港口兴衰的最主要因素;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自然条件——水域:航行、停泊、筑港条件,如水道的通畅、避风避浪的条件、近岸水深、水源等;陆地建筑条件:地势平坦开阔等。 c.航空港:占地广,要平坦开阔,利于跑道建设,以及飞机起飞有净空保证;坡度适当的地形,以利排水;良好的地质条件,保证地基稳定;机场建在与城市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跑道沿盛行风的方向修建,利于飞机逆风起降;雾和低云较少,大气能见度好;航空港噪音较大,与城市应有一定的距离,并有快速交通干线连接。 ⑵命题趋势 以景观图、某地区图、交通线路图、交通运输相关数据表或重大工程(国家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拉动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来考查交通线、点的区位因素、影响,考查铁路或公路建设对于沿线经济发展的影响(旅游业、资源开发等)、可能遇到的困难、产生的环境问题等。
【主题分享】节气大全/地理百科/气候专题/环境专题/教育教学/ 四、区位复习策略 1.抓核心,构建知识体系,建立分析模型,明确解题思路,提高表达能力 人文地理知识理解并不难,但内容分散,不容易抓住重点,因此在复习方法与策略上,应抓住核心知识。人文地理是以人口、经济和社会活动为核心,揭示人类活动的地域空间形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区位、地域类型及可持续发展,而区位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核心,该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突出,能够有效考查获取信息、分析迁移、解决问题等的能力,所以学会运用区位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是人文地理学习的主要目标。人文地理在教材上的安排其实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其中,那就是“区位”。从农业、工业、城市、交通、商业、文化、到旅游景点、地缘政治区位,把人文地理各章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人文地理部分的“灵魂”。从复习设计的角度而言,重在一个理清脉络,构建知识体系,在整理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优化,能力的升华。给学生建立区位分析模式,形成解题套路。 2.归纳人文地理核心主题 根据高考大纲和教材内容,分析过去的高考试题,可以确定人文地理内容的中心主题主要有:通过人文特征进行空间定位问题、从图表中提取人文地理信息、分析区域人文特征、人口问题、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化问题、旅游地理问题、文化景观问题、大型工程问题、资源的跨地区调配、综合国力问题、交通方式与条件分析、商业贸易问题、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现代农业选择、工业布局分析、工业基地与工业带问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综合国力、海洋国土、资源能源条件分析、城市规划与布局、环境问题等等。[圭臬高考研究中心QQ767358735] 结合人文地理中心主题,应重点分析和关注新知识点,分析基本思路和方法,基本观点和结论。在结合区域进行分析时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主导因素,推导结论。 3.灵活掌握答题技巧,尤其是综合题,平时要注重方法训练 教师要重视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培训,要多进行学习方法和答题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首先,要重视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从中体会高考试题怎么考,怎么答(感悟高考),探索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其次,精选一些练习进行针对性训练,通过“练→考→评”指导学生如何从各种资料中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优化信息,如何比较分析、评价地理事物和现象,如何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的表述等等。在复习中对练习题精选、精练,在评讲中侧重重点难点的分析及扩展,做到“举一反三”。 第三,要注重审题、解题、答题思路和方法的培养,以及语言表述和归纳的训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