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春温的病因病机

  2015-03-18

按照传统的说法,春温病的病因是“冬伤于寒”就是说,冬季感受寒邪,寒邪伏于体内,郁而化热,至春季发病,所以把这种病因称为伏寒化温。应该强调的是,春温病不是寒邪直接引起发病,虽然原始的因素是寒,但发病的时候寒邪已经转化成温热邪气,所以说寒邪不是舂温病发病的直接因素。关于春温病的病因还有一种说法,是冬季摄生不当,导致阴精不足,正气已虚,春季又感受了温热邪气,热邪乘虚而入里,所以初起即见里热证。由于春温病发病初起的临床表现不同,其发病类型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初起即见里热炽盛的,称为伏邪自发;一种是以里热为主,又兼微恶风寒表证症状的,称为新感诱发。

春温病的发病与病机,和邪气的轻重及病人的体质密切相关。有的病人初起就发于气分而见气分证;有的病人初起就发于营分而见营分证。发病初,起之所以会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与病人的体质有很大关系。如果病人平素嗜酒,或好吃辛辣、肥甘油腻的食物而内有蕴热,或者是虽无蕴热,但正气不虚,这类病人发病初起因阳气不衰,正邪相争激烈,一般都出现气分证,或发于太.阳气分,或发于少阳气分,或发于阳明气分,总而言之是出现三阳的气分实热证。如果病人是阴虚内热体质,冬季外感寒邪后郁而化热,伏寒化热以后又继续耗伤阴液,这种体质的入,因为营阴已伤,所以容易发于营分而见营热阴伤的证候。这两种发病类型,初起的表现形式不同,发展趋势也不一样。发于气分者,迸一步发展往往是气分高热深入营分而形成气营两燔证,或直接窜入血分,表现为气血两燔证而导致动血,出现各部位出血的见症。这种类型的证候,虽然也有血分的损伤,但是因为它是以邪气盛为主,呈现一派高热,所以称为血分实证。发于营分者,进一步发展也会入血分,但是往往表现为以耗血为主的特点,最后发展到消耗肝血、肾精而导致虚风内动甚至亡阴的危重证,这种证候类型,因为以耗血伤阴为主,所以称为血分虚证。概括地说,春温病的发病类型取决于入的体质因素,体质强盛或素有蕴热者,多发于气分,出现实证;阴虚内热的病人容易发于营分,出现虚实夹杂证。从发展趋势来看,发于气分的容易出现动血,发于营分的容易出现耗血。初起发病类型不同,结局也不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