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之约]红楼梦中的民俗节日文化

 淡然便是晴天 2015-03-19

一部《红楼梦》,其中记载的民俗隐喻着时代背景和风貌,其中描写节日的深藏着传统文化。引人入胜的神话传说,亦雅亦俗的茶话酒风,有悲有喜的婚殇嫁娶,亦南亦北的逸致风情。春有清明折柳踏青,夏有端阳粽香华庭,秋有中秋望月思亲,冬有除夕元宵赏灯。贾府的民俗节日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度“春节”重彩藏悲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腊月二十三小年,曹公终究让普通百姓与贾府这种达官显贵之家在习俗上显示出了某种平等。不分高低贵贱,不论贫富等级,灶王爷一视同仁。天下百姓希望他能“回宫降吉祥”,贾府老小希望他能“上天言好事”。过除夕,发压岁钱,饮屠苏酒,看戏赏钱。虽说贾府世袭为官,年年有皇上赏赐的祭祖赏银,其子孙仍不忘责问来交租的庄头乌进孝,为何所交的租子少了,交租的单子上可谓是飞禽走兽、山珍海味,供给吃喝玩乐的东西样样俱全。曹公一笔顶千言,乌进孝解释今年庄稼收成不好之时说道:“三月起雨水连接,九月冰雹砸地面。有心者试想,佃户百姓过的是何等的营生呢?

过“元宵”昨是今非

“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同样是元宵佳节,第一次是亭台楼阁处处张灯结彩,贾老太太率众小姐丫鬟们兴高采烈地参与,尽享欢乐;看戏听书放烟花,吃酒行令猜谜语,乐此不疲。然而曹公提笔描述时却情不自禁着了悲凉之气,让传统节日成了他暗示人物命运、完善人物性格的契机。虽然眼前是笙歌不断,喜乐喧天,却不忘潇湘妃子绛珠还泪的浪漫神话。荣宁二府第二次元宵节夜宴,贾氏族人参与者寥寥无几。原本流光溢彩、浮华奢侈的舞台上,空藏下了一段段朝野相互倾轧的事实。岁月匆匆,人生如梦,这都给人生以无限感慨、如此尴尬凄凉的场景,也使得元宵节成为贾府最后的精彩。

庆“端午”百般滋味

古人为了增添生活情趣,雅士有琴棋,才女有诗画。写大观园自然要写各种大小节日,“弄潮赛龙舟,端午祭屈原”,曹公写端午节的手法奇特,“明用略写惜墨如金,暗用详写泼墨如注”。虽不是正面描写,但无论是贾元春赏赐宫扇,还是王夫人置办赏午酒;无论是蒲艾簪门、虎符系臂辟邪驱凶,还是斗草陶冶性情,把端午节前后发生的一组组小故事串在一起。如:金钏在节前被撵节后跳井;宝玉因晴雯摔坏了一把扇子就骂晴雯;晴雯更说:“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好离好散的倒不好?”然后是傍晚晴雯撕扇笑红尘。爱吃醋耍小性的黛玉因“金玉良缘”与宝玉不和,对宝钗言语中常有醋意,不满中横生怨气。但只在窗外听得宝玉一句“林姑娘可曾说过这种混账话”,便顿时明白宝玉对自己的心意,之后不仅性情微变,对宝钗也友好了起来,端午节成为宝、黛、钗三人关系变化的转折点。端午当天,黛玉论人情聚散,她说:“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喜,到散时岂不清冷;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与其说端午节人人都愿得美好,不如叹五月初五女儿家各自有苦悲。

贺“中秋”乐宴垂泪

中秋佳节本是一个喜庆团圆的节日,往年此时,秋爽斋结成海棠社,藕香榭题菊花诗,大观园曾经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有道是“物极必反,月盈则亏”。繁华落尽的贾府,表面上依然合家团圆,灯红酒绿;实则人人强颜欢笑,强忍悲凉。在中秋节前夜,本应为贾敬守制的贾珍,大摆家宴,听箫唱曲,赏月玩乐,酒酣之际,忽然听到墙下一声长叹。“一语未了,只听得一阵风声,竟过墙去了。恍惚闻得祠堂内阁开阖之声”。正所谓热闹非凡的背后有悲凉事,天伦之乐的假象下面实则是一抹辛酸泪。曹公暗示了这次家宅之宴实际是贾府走向衰亡的征兆。

[语文周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