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部经络辨证提要---头部

 连元康lian 2015-03-19

分部经络辨证提要---头部  

2014-04-11 20:35:38|  分类: 用方与思考|字号 订阅

分部经络辨证提要---头部  

2009-12-10 22:26:40|  分类: 中医临床 |  标签: |举报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第一节 巅顶


1. 巅顶经络分布


 


《灵枢》曰∶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 ,上额交巅。


 


《素问》曰∶三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


 


《伤寒论》说:太阳之为病,头项强痛而恶寒(1)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14)


《灵枢》曰∶三阳者,至阳也,盖足太阳之脉,上交巅上,下属膀胱,故上为巅疾,下为漏病。杨上善曰∶漏病,膀胱漏泄,言二便数而不禁守也。


 


张洁古曰∶巅顶痛,非藁本不能除,此足太阳本经药也。


 


《灵枢》曰∶足厥阴之脉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


 


又曰∶春脉太过,则令善怒,忽忽眩冒而巅疾。


王海藏曰∶巨阳从头走足,唯厥阴与督脉会于巅,逆而上行。诸阳不得下,故令巅痛。


 


1.寒客肝脉


《伤寒论》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7)


病案举例1


 


张某,女,48岁,2005年12月5日初诊。反复头痛6年,以颠顶痛为甚,痛时呕吐清水,遇寒加剧。头颅CT正常,TCD检查:血管痉挛伴供血不足。常服尼莫地平、西比灵等药,病情时轻时重,季节转寒时易发。证见头痛日久,颠顶痛甚,遇寒加剧,常以方巾裹头,形寒肢冷,呕吐涎沫,舌质淡,苔白滑,脉沉弱。证属寒凝肝脉,胃寒饮停,寒饮上逆。治拟温经散寒,降逆止痛,吴茱萸汤加减。处方:


 


吴茱萸、干姜各9 g,党参20 g,白芍、川芎、茯芩各15 g,姜半夏、桂枝、旋覆花各10 g,生甘草6 g。


水煎服。服5剂,呕吐止,头痛大减,再进7剂,头痛消失,至今未发。


 


[裘黎明,头痛从经络辨治体会,北京中医,2007,7,448]


按《伤寒论》日:“头痛、干呕、吐涎沫者,吴茱萸汤主之。”足厥阴肝经上行至额,与督脉会于颠顶。颠顶头痛病因在厥阴,肝脉夹胃,胃受肝疏而和降,其水谷方能排泄有度;寒凝厥阴,肝受寒邪,肝胃不和,胃寒停饮,阻遏清阳,浊阴循经上逆,直犯颠顶,发为颠顶头痛、恶心呕吐。治宜温经散寒,降逆止痛。方用吴茱萸汤加减。


 


2.肝火上逆


 


钱氏泻青丸(龙胆草、大黄、防风、羌活、川芎、当归、山栀),用羌活,以其气雄,入太阳也。泻青,乃足太阳、厥阴之药。肝主风,少阳胆则其腑也。少阳之经行乎两胁,风热相干,故不能安卧;此方名曰泻青,泻肝胆也。龙胆草味苦而浓,故入厥阴而泻肝;少阳火实者,头角必痛,故佐以川芎;少阳火郁者,必生烦躁,故佐以栀子;肝者将军之官,风淫火炽,势不容易以治,故又夺以大黄。用当归者,培养乎血,而不使其为风热所燥也。复用乎羌活、防风者,二物皆升散之品,煎服法:竹叶汤下。


 


病案举例2


涂某,女,35岁,2005年7月就诊。巅顶头痛多年,脑电图检测无异常,每遇工作不遂、家中不和便发作,现头顶灼热疼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尿赤,月经提前、色红,舌红苔薄黄,脉弦数。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黄芩9g、栀子9g、柴胡6g、生甘草6g、生地12g、当归6g、藁本10g、蔓荆子9g、夜交藤30g、合欢皮20g、牛膝10g,7剂。


二诊:头顶灼热疼痛缓解,仍心烦口干睡眠差,舌红苔薄黄,脉弦微数。


龙胆草6g、栀子9g、柴胡3g、生甘草6g、生地20g、当归6g、藁本10g、蔓荆子10g、夜交藤30g、合欢皮20g、麦冬15g、牛膝10g。


 


连服10剂疼痛消失,月经正常。


头之诸阳之会,足厥阴上循巅顶,患者肝郁化火,上犯厥阴巅顶而致头顶灼热疼痛,郁怒扰动心火故加夜交藤、合欢皮清心安神,藁本、蔓荆子为治巅顶疼之要药,牛膝引火下行,生甘草清肝泻火,诸药合用而达肝火清,不犯巅顶而痛止。(艾长生,循经辨证运用龙胆泻肝汤的临床体会)


 


病案举例3


 


范某,女,48岁。巅顶疼痛1周。患者平时常有不寐而服用各维素、安定等药,近日不寐、心烦加剧,遂见巅顶作痛。且逐递增.伴有呕恶,两胁刺痛,口苦口干。小便短赤。察之舌赤苔薄黄,脉象弦数。脉症相参,乃属风邪挟肝火上窜,扰动情空,脉络闭阻所致。治拟疏风清热,泻火平肝,通络止痉处方:川雅连 10  吴茱萸10 生栀子10 地龙干30  建泽泻10  生地黄15  蔓荆子10  夜交藤30  生甘草6g。上方进退连服9剂,巅顶痛消失.心烦、呕恶 苦等症亦踪.且可少寐,寤而幻梦纷纭


按语:近因数次赴宴,多进炙烤煎炒之品及饮酒颇多,致以热邪内蕴,风火上窜,巅顶乃肝经之所,为淫郓盘据,不通则痛,内热扰心以致心烦、不寐,方用左金丸请肝泻火,生栀子清和三焦,助之地龙干清热平肝,善窜通络,蔓荆子疏风散郁,火郁发之,生地黄凉血养阴,滋水涵木;泽泻利尿导热下行,生甘草学火且调和诸药全方台奏清、散 利兼具,以期火熄神安。(林青松,左金丸临床运用举偶)


 


《素问》曰∶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上额交巅。故属足厥阴肝经、督脉之交会


 


又曰∶营气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是督脉也。


病案举例3


陈某,男,5 5岁,2005年1月8日初诊。患颈椎病8年,反复发作,病程长难愈。颈椎CT检查:椎间隙狭窄。经多家医院治疗均未见改善。证见颈项强直疼痛,头痛头晕,上肢麻木,腰脊酸痛,甚则颈项活动不利,四肢不温,舌质淡,边有瘀斑,脉弦细。证乃寒凝督脉,经络痹阻,治宜温通督脉,散寒止痛,祛瘀通络。


处方:制川草乌各6 g(先煎),桂枝、附子(先煎)各9 g,细辛3 g,白芍、红花、桃仁各10 g,狗脊、鸡血藤、葛根各30 g,当归、僵蚕各12 g,全蝎3 g。


 


水煎服。服用7剂,项背强直疼痛、手指麻木、头痛头晕等症状减轻。原方加减续服半月,诸证消失,随访2年未发。


(裘黎明,头痛从经络辨治体会,北京中医,2007,7,448)


《灵枢》曰∶手少阳之正,指天,别于巅,入缺盆,下走三焦,散于胸中也。


足少阳之筋,其直者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


《素问》曰∶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