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思及吕字。两口之象,正合《易》之《中孚》。然口乃乾象,悉由O演化而来。上下皆乾,又符《乾为天》卦。 按《说文》,吕字本指脊梁骨,两口皆为脊梁骨形象,中间一竖相连,从而贯通。以此引申,则有上下交通、天地安泰之寓。且脊梁骨乃人身大节,犹屋宇之柱栋。故上古音律,以黄钟大吕并称,各为阴律阳律之首。 (太公钓鱼图) 吕姓之人,有三者引人瞩目。考其渊源,俱通于《易》。此三人皆于《史记》有载。 第一乃吕尚,又称姜太公、姜子牙,别号飞熊。太公精通《易经》,将《易经》智慧用于兵法。八十岁垂钓于渭水之滨,后助武王克商,建立周朝。 (张良像) 他以易理用兵,此法辗转传于后世。至于秦朝后期有张良者,得圯上老人传授,助刘邦用兵,其宝典便为《太公兵法》,虽名兵法,实为易理。圯上老人实乃易学大家,世人不知其名姓。他预知张良将助刘邦建汉,故有意寻之,独留下宝典而去。此自是师父觅徒弟之传统。离别时张良问其姓名,答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其后果如其预言。更奇者,十三年后张良路过济北谷城山,果见一黄石,乃以为师。圯上老人逆知来事,可见一斑。 盖吕尚乃武王亚父,周朝建立之脊梁骨!
第二人乃吕不韦。史书载其为商贾。然余则以为,商贾只是其表,一来掩人耳目,二来积蓄财富,图谋大业。故此人富有雄才并精通《易经》。 仅作商人,决难有“奇货可居”之见解,岂能预料到“异人”将来必定会成为秦国帝君?并为促成异人上位倾囊相助?若其仅为商人,亦决不会对治国安邦有兴致,率众编辑《吕氏春秋》。而《吕氏春秋》又乃黄老之学,与《易经》一脉相承。 史书记载吕不韦邯郸献姬于异人,先一步珠胎暗结,腹中胎儿便为后来嬴政。此后异人得吕不韦之助终为秦庄襄王,重用吕不韦。吕灭东周、收魏国,一系列举措为秦国将来吞并六国、一统天下奠定基础。其任职期间大赦天下,大搞改革,足见其并非纯为商贾之流,少年时代目睹天下分裂、连年战争之乱局,便暗中储蓄巨资,乃是有远大抱负之人。太史公贬之为商贾,恐是耻其投机异人,又暗中借献美姬种下自己种子以谋秦国等行为。嬴政即位,吕为仲父,与吕尚亚父之称何所别异哉!
第三人为吕公。时刘邦仅为一混混亭长,处处混吃混喝。家中长嫂等皆恶其行。吕公携家人避仇至于沛县,县令是其故旧,命县中官吏前往迎贺。刘邦又率众借机前往混吃喝。县中功曹萧何故意为难刘邦,说送钱不满一千贯者立于堂下。刘邦佯称送钱万贯。吕公素会相面,出来见刘邦相貌出众,奉为上宾,众皆不解。饭后又亲送刘邦出门,临别时说:“未知公可有婚配?”刘邦其时三十余岁,因名声不好,没人愿嫁,故以实情相告。吕公大喜,言:“若不嫌弃,愿将吾女嫁你!”吕公回来告诉妻室,吕媼大怒,言:“君尝谓吾儿大贵,必配贵人,将来母仪天下。县令与君交好,求婚不允。为何无端许与无赖?”吕公言:“吾儿之贵,将来全凭此人。” (鸿门宴) 吕公非但将女儿吕雉嫁给刘邦,甚至将小女儿吕媭嫁给了同县狗屠户樊哙,使樊哙与刘邦连襟,将来辅佐刘邦。樊哙后随刘邦南征北战,封大将军,功勋卓著。且于鸿门宴中,舍命救刘邦,足见吕公有知人之能! 吕公跃亚父、仲父之上,乃成岳父。故三吕者,三国之父也! 余尝好奇,未知吕公所避何仇,远走他乡?又突发奇想,此吕公恐为秦相吕不韦亦未可知。吕氏当年并未自杀,借自杀保全性命,暗中保护秦皇,孰料秦皇暴毙,天下易辙。赵高专权,假传圣旨,公子扶苏、将军蒙恬遭赵高杀害。 吕有识人之能,非寻常人等。其子竟有天子之命,必为厚德之家。而今天下倾覆,其曾能预知秦能统一天下,势必亦能推知沛县当有天子再出。故以女儿配与刘邦、樊哙,再为秦朝复仇亦未可知?然此纯为臆想,无足凭证。 (汉·光武帝 刘秀) 能预测真命天子将起于何地,史书中不乏有载。譬如《后汉书·光武本纪》,便记录王莽篡汉时,史官李守夜观天象,知真龙天子并非王莽,而是南阳刘秀,便暗中派遣儿子李通潜往南阳,辅佐刘秀,并言“刘氏当兴,李氏为辅”。当时刘秀只为一农夫,胸无大志。李通说服其起义,并最终辅佐他建立东汉,预言应验,史称“光武中兴”。
还有明朝时朱棣夺权,便受高僧姚广孝之助。姚广孝预知朱棣大命在身,前往助之。因其为僧侣,故为后世诟病。 此间诸多史事,余未能录入《千古易人》一书,以为憾也。 以上是三吕趣说,然吕公之女吕雉亦会观气望云。刘邦逃难时,吕雉能凭天上云气而知刘邦藏匿何处,若非正史所载,岂敢信之。
后世亦有吕姓者,多出奇人。譬如五代时吕洞宾,乃道家真人;宋代名臣吕端,亦富雄才。此不多论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