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棉花開的時候

 流星1313 2015-03-22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一次內地社會大運動影響下,本澳校園掀起了一股衝擊敎學特殊之風。東方學校也不例外,在當時氣氛下,自有跟風行動者,各級各班在不同的反對敎學權威小闖將鼓動下,一些同學早已在課堂內上演不少好戲,個別的也有作過一些較激行為;惟有關風氣,總沒有在楊老師的班中出現。不過,作為初二甲班班主任的楊老師,今天便風聞會響起頭砲。

    這陣子,課間和課後,敎導處同仁有時間便交頭接耳,談論校園各班的好戲:數學科的陳老師被學生要求開卷考試;對英文科的劉老師要求不敎傳統文法,要敎一些時尙標語口號式的英文句子……。風聞有學生對中文科也有要求,指不應敎授古文詩詞,認為這是文化的糟粕……;但自己至今未有什麼要求,好像有點不正常。大家都有點納悶:作為初二甲班班主任兼國文老師,他倒似無大事,遂有人請敎楊老師的治學秘方云。其實,他自己也丈八金剛,他想到很多很多,除了近期敎導處同仁的情況外,更想起早前跟父親討論過中國傳統文化發展問題,其實自己對傳統文化早有了一定敎學方向。

    那場神州大地鋪天蓋地運動出現時,兩父子便從相關報導中作了一些探討,特別是傳統文化中的文字改革方面,二人有着一股共同的語言,共通的溝通渠道。約一年前,父子正看着一些運動文章報導。爸,你行醫多年,以前讀的書皆是古文醫書,當時應沒有簡化字這碼事吧,倘今天全盤應用,對中醫學生有影響嗎?

    “簡化字似是你輩的事兒,但打從你爸讀書開始,便沒接觸過,可能它有書寫快、令人易於看懂的道理,但有些字兒,實在簡化不得,一如一些傳統文化,也不能丢棄一樣,父親語重深長的道來,新兒,爸算是這區的老中醫,你知道你爺爺懸壺期間,別人給他的名字嗎?

    “楊一經。曾聽說祖輩裡出過差點成為御醫的爺爺。

    “對。你道他為什麼是有這名字?

    “不知道,學新搖了搖頭,是否與文天祥那首過零丁洋詩有關?

    “不是,那是你爸的自勉詩,與爺爺的名號無關。

    “知道學傳統中醫必須要習的經典書籍嗎?

    “很多很多,我讀國文課時,也曾涉獵——當然只是書名而已,例如:孫思邈的《金匱要略》、張仲景的《傷寒論》、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太多了,難道所有醫書學生都要細覽?不可能吧。不過,今天中醫現代化了,敎育方面也作了改革,多由中醫基礎開始,簡稱中基,這是聽我同期畢業、已投身醫科的同窗說的。

    “不對,你爺爺由拜師學醫開始,案頭總放有一本:《黃帝內經》。故同行皆稱他:楊一經。

    “《黃帝內經》?它是一本醫書?

    “那是比醫書更高水平的治病之書!當時同輩說:你爺爺憑一本《黃帝內經》治病。他曾對同行說,《內經》的東西,只要有一句話你能弄通明瞭,你便受用一輩子了!

    “啊!《黃帝內經》可眞這麼厲害?爸,你弄通多少句?

    “哎!怪自己古文根基不扎實,多年來,還只得下工水平!兒子的調侃,楊大夫只得汗顏回應。

    ““下工?何為下工

    “《黃帝內經》反覆有云:上工治未病。

    “未病是指沒有病嗎?

    “不是,倘沒病你去治它,豈不是沒事找事幹?接下來父親解釋說:未病,是指疾病還沒有形成,仍處於蘊釀階段便把它治好,可說是防微杜漸。這才是《黃帝內經》所云之上工

    “爸,你不算是上工,但行醫多年,也算是受本區病人歡迎的啊。

    “爸年紀大,不能抛下醫務自習經典書籍,只盼後輩能堅持傳統中醫文化,但今天大家信西方科學,重西輕中,連昔日必讀的中醫經典著述也以現代文字撮成白話文供學生選讀選修。所以,要說服大家把這個逐漸被放棄的東西、把這些不是必修必讀的經典重新重視起來,你說容易嗎?難道傳統的東西,統統都應抛到垃圾堆中?

    父親又道:你是敎授中文課的,若你不敎學生用字典,行嗎?昔日重視的《說文解字》、《康煕字典》均是中醫學生案頭重要的工具,沒有它眞是寸步難行!一些古書內的字詞皆要從中尋找答案。

    “是的。父親的提點,兒子知道,但自己敎授的中文專科,當年對這兩本書尙未吃透,這時只有唯唯諾諾。

    “新兒,你知道字為何內藏字,不是甲字、乙字?

    “中文字多是形聲字,從因有音的因素在內……”根據自己僅有的中文六書造字常識來回答,希望不令父親失望。

    “不全對,這是你們現代中文課堂裡的說法吧。先師曾對我說過字的一些事,至今記憶猶在,看來我要給你灌輸些學校所異議的東西了!

    “爸,不怕的,難道你不知我是能接受新、舊事物的人嗎?

    “知道什麼是天干地支

    “知道。十天干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辛、酉、戌、亥。

    “知道什麼是五行嗎?

    “金、木、水、火、土。兒子又把僅有的傳統文化常識作答。

    “天干五行的關係懂嗎?

    “……”父親的問題,陡地把他卡住了。

    “兩者關係是:五行對應甲、乙對應丙、丁;餘對戊、己;對庚、辛;為壬、癸;明嗎?兒子點了點頭。

    “何謂五臟

    “這我懂:肝、心、脾、肺、腎。楊大夫聽到後,倒似有點欣慰。

    “五臟在傳統中醫裡與五行有什麼關係?父親又問。

    兒子當然又無以應了。

    “只要記住兩者順序排列便行:木、火、土、金、水;對應:肝、心、脾、肺、腎;五者按次相對,但要改一改你剛才的:金、木、水、火、土答案次序,這便易記了。今番兒子點頭如搗蒜。

    “那跟的造字有何關係?

    “先問你:五臟中何者與別不同的?

    “……”兒子有點期期艾艾。

    “何者從肉部?

    “啊!肝、脾、肺、腎四者!

    “對,只有者不同!我是在先師啟導下,翻了《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中所記: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之話,記之至今。心是全身各器官之主宰,猶如一國之君;同《論》總結時說: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心,在身即主人體的健康,於社稷則如君主,明君天下昌,昏君天下危!所以,傳統中醫學裡的這個,不單指肉體的心,還有情志上無形的心,有謂:病由心生,有時所有現代科學檢測工具皆無法定奪之病因,求醫者總是不舒服,那是有病還是無病?相信情緖病便是其中之一了。

    “爸,我明白了,中文裡的一個字皆有很深的含義,有妙理,有襌機,可能還有醫理。只要悟透了那個字,這門學問的門就被打開了。像這個字,你不講我眞不懂。

    “新兒,有時間你琢磨一下中藥裡:性、味、歸、經中的字,與傳統文化又有何關係?

    “爸,可有點提示?

    “有,一、味字由兩部分組成;二、今次與十二地支有關。

    打從那陣子起,楊老師一頭扎進了幾本古書裡,除《說文解字》、《康煕字典》外,一些與傳統中醫學有關的書籍亦不放過,原來相關知識倒是相通的,但古文字基礎實是不可或缺,想起這陣子校園的風波,與老父對中醫承傳的痛心程度,別無二樣。父親的因勢利導,順時敎誨,令他如飢似渴的埋首古籍舊書裡。正因如此,在學校與師生言談間,一頂無形的帽子正向他頭上蓋下來。想到父親的話,聯想近期校園的一些敎學衝擊,這才有點猛醒過來,但仍不以為然。

    校園中央有棵木棉樹,是校長建校所栽。幾乎同期來東方學校的楊老師,木棉樹僅高他個把頭。這南方獨有的樹種,正好代表了那代創校人的形象。

    春天到來,木棉花開,紅得像一團一團火球,聽說木棉能入藥,好天時節,有人撿回家用,生活條件較緊絀時代,有人用棉絮代替棉花及尼龍化學品作枕頭或被子。但遇上下雨天,或南方黃梅時節,掉在地上的木棉花,經人踐踏,益發變得髒兮兮的,校園泥濘滿地,不忍卒睹,行人仿如士兵在滿佈地雷區域的路上行軍,師生們課後倒有自發打掃的公德,校園每天整潔明亮。

    今天是國文課一連兩節的作文堂,楊老師拿着學生的作文簿,慢慢的由敎導處往敎學課堂走去,校園中央的木棉樹,春去夏來,木棉花早開過。今天走過樹下,抬頭仰望,粗大的樹幹,茂盛的樹枝,沒有炎火紅棉,只有幾個枯槁木棉,這個夏天來得特早,雨水亦多,木棉花沒開多久,樹上更少見花朶,一個失去火紅顏色、表面褐黑、已熟爛木棉花,從樹上掉了下來,正好打在楊老師的頭上。把他的思緖從與父親的對話中拉回校園。

    上課鐘聲響過後,全體同學早返回敎室等候。

    初二甲班的課堂靜得不能再靜了。

    踏進敎室,眼見敎壇旁的黑板上,寫着斗大的仿宋簡體字:(反对过时文字,坚用筒体作答),下款:破繁立簡小組,署名:張東、徐紅。

    這算是自己早前對一些同學,全用簡體字作答卷時,作過少用為好的口頭提醒的回應吧,好戲今天終於在自己的課堂黑板前上演。

    “各位同學,聽說你們下星期會作自然科的測驗,作為班主任,希望你們取得好成績,今堂上半堂作一個預習,留下十五分鐘回應你們破繁立簡給我的要求,好嗎?

    課堂鴉雀無聲,大伙似看着兩名小組成員。

    張東、徐紅相視一下,不約而同的點了頭。

    楊老師在黑板一旁,直書題目:古代四季的測定(可以開卷書面作答,同意大家小組討論),分組討論時間三十分鐘,作答時間四十五分鐘。交卷後回應破繁立簡問題。

    張東是自然科學知識豐富的學生,而徐紅則是數學科優異生,二人深得班主任楊老師器重,對二人近期的行為,眞愛之深,恨之切,恨不能成鋼也。

    二十分鐘過去了,楊老師請了張東作一答案簡報,班主任相信他一定可以回答。

    “四季便是時間,我們可以從中文字來解釋,它是由一個字和字表示,代表太陽,代表量度的尺寸,那便是量度太陽照射地球日影的長度不同來決定四季的變化,一般用日晷這工具,量度正午在圭表所豎木杆的長度,決定所屬四季時序所屬。張東站起來,作了簡短的回應。

    不愧為自然學科高材生,基本不差太遠。同學們拍手叫好。

    “徐紅,你能講講具體操作、細緻尺寸及距離嗎?

    “可以。她站了起來,緩緩地說:具體的方法是:正午時在地面立一八尺圭表,然後看這個圭表於地面的投影長度,根據這個長度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每季六節氣)的具體位置。晷影最短的這一天,即晷長一尺六寸的這一天定為夏至,然後按類推,直至冬至這一天,晷影達到最長度,即一丈三尺五寸。冬至以後正好反過來,即按照九寸九分六分分之一的退度來確定下一節氣,直至夏至為止。

    聽得學生的回答,楊老師旣高興,又擔憂。

    “請大家把各自的答案寫下來,兩位同學的意見大家可作參考,按原定時間交卷。他坐下來,思考着下課前的十五分鐘安排。

    學生的答卷陸續交到班主任手中,一邊收,一邊看,楊老師一目十行,看中文字較別人快,心中對學生的答卷內容誰對誰錯、打分高低,雖有了主意,但還是盤算着最後的十五分鐘。

    學生早交齊了答卷,距離下課尙有二十分鐘,卷子亦全看完了。楊老師移步走到黑板前面,凝視了小組的兩句話:(反对过时文字,坚用筒体作答),他在字上面寫了一個字。接着開口回應:

    “我不反對用簡體字,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應棄用繁體字。這是一個文化承傳的原則。今番我們就的應用,和大家作一理性探討:時的左邊有字的意義非常明確,就是太陽的意思。時字用日來作形符,說明的產生與太陽的運行有很大的關係,兩位同學的回答都很好。那麼,呢?《說文解字》云:廷也,有法度者也。一個太陽一個法度,合起來即為時,時的這個造字,倘改為,又有何不妥?這涉及春夏秋冬四季怎麼產生?它是由太陽的視運動產生。太陽的運動,造成了日、地兩者關係的改變,當運動至某一特定的日、地相對位置區域便構成春,依此類推便有夏、秋、冬的產生。由此可見,春夏秋冬四時的產生完全符合上述這個造字的內涵。四時的產生依賴於這個日、地的相對位置關係,而這個相對關係的確定,則必須借助於度量這個過程。所以,造字的一邊用日,另一邊則用,寺的上方為,代表,而的下方為,表示度量。大家仔細想想,這個造字的內涵是不是全面地體現了的產生以及的確定過程。一個繁體中文字,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個學科,而且看到了這個學科的分支和內涵。中國文字所具有的這個魅力,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字都難以比擬的。難道我們不為能夠經常使用這樣一種文字而感到自豪嗎?倘不斷的將文字簡化了,寫起來可能會方便很多,但是,像這樣一個沒有了,日、地的關係不存在,這個春夏秋冬怎樣確定?

    楊老師頓了一頓,接着咽哽的說:

    “多年來,大家就是透過這些文字去認識、去傳承我們幾千年的文明。我們是通過這個文字將過去幾千年的文化結晶運載到現在,以至運送到未來。倘把文字這輛運送子的輪子卸掉了一個,甚至幾個,那一個文字、文化結晶的運送工作就會陷入癱瘓,寸步難行。今天我講的話到這裡,最後,我不反對你們黑板上所提出的要求。謝謝各位同學。下課了。

    楊老師步出敎室,外面大雨滂沱,原已凋零的木棉花,散落在校園地上,似乎沒人打掃校園多時了。這時又見到幾個掉下來被踐踏過的木棉花,失去紅色、失去外貌。

    那天課後,鋪天蓋地的風言風語,全向楊老師頃軋過來。一個星期後,他辭去了敎席,沉浸在學習傳統中醫的領域裡。

    四十年後,東方學校的師生聚會裡,幾位當年初二甲班的同學,在木棉花盛開的樹下,談論昔日往事,張東和徐紅望着橫額上書的幾個繁體大字:時光飛逝,情誼永在。聽說,這是二人合作的仿宋書法字。

    後記:文字的簡化,令楊老師感到陣陣的擔憂,陣陣的心痛。文以載道,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文明的載體,精神的載體。傳統的文化,並非全是迷信,盡是糟粕的東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