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蒋惠岭,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副主任
“法官兼院长(或庭长)”是台湾《法院组织法》中常用的表述。二十年前从台湾的法院组织法教科书中看到这样的表述时,实为不解。举院之员,院长为大,何以又成了被兼任的对象呢?随着对司法制度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步发现这并不只是一种谦逊的态度,而是反映司法规律、体现司法属性的经典表述。
被培养并被任命到法院审理案件的人首先是一名法官。由于作为一个组织机构的法院有许多行政事务需要处理,因此便有了综理院务的“院长”或综理审判庭行政事务的庭长。由于审判与管理职责的高度相关性,选拔具有行政管理能力与热情的法官兼任院长、庭长已经成为各国惯例,但由此引发的内部独立方面的质疑也一直是司法改革的对象。但无论如何,院长庭长首先应当是法官,而所担任的行政职务是为所有法官服务的。这一点不论在台湾,还是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都同样适用。
在案件审判过程中,作为院长、庭长的法官除了在参加合议庭时给予特别礼遇(担任审判长主持庭审)外,并无优于其他法官的权力。但在行政管理方面,院长、庭长承担着更多的责任。台湾的一些资深法官并不情愿担任这一操心受累的职务,而是愿意将司法智慧贡献给审判工作。2012年之前,台湾的法院院长、庭长在行政职级上有相当优势,因此具有一定吸引力。但在《法官法》实施以后,所有法官取消了官等、官级而改为按年资与考绩晋用,从此院长庭长不再享有特别的待遇了。
在台湾以及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院长、庭长都被编入固定的合议庭担任审判长。院长、庭长可以不亲自承办案件(或少承办案件),但必须作为审判长主持庭审。作为院长、庭长的法官如果专职理政,则必然会导致其司法地位、法官尊荣、审判能力、职业道德甚至法官内心的自我认同感日渐弱化,从而更象一个司法行政官而非法官。
由于我国大陆地区特有的司法管理体制,法院院长、庭长行政事务繁多,几乎无法安排时间直接审理案件。一些地方法院为落实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方案,为院长、庭长规定了承办案件的最低数量,但让院长、庭长真正做到以办案为主还有待于改革的深化。在台湾,兼任院长、庭长的法官,除了“最高法院”或高等法院的院长外,几乎没有一个是游离于审判庭(合议庭)之外的。在审判庭里,院长、庭长作为审判长主持审理所有案件,与其他法官一起签署所有判决书,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司法“苦力”。当然,考虑到作为审判长的院长、庭长自身主持庭审的职责重大,而且兼任行政职务的额外工作负担,最高法院的庭长也不亲自承办案件,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的院长、庭长直接承办案件的数量较普通法官为少,占50-90%不等。
从各国司法实践来看,法院设立副院长职位的屈指可数。韩国最高法院在14名大法官中指定一个担任司法行政部部长,协助首席大法官专司管理职责,不参与案件审判。在美国,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是全国司法会议的主席(最高的司法行政决策组织),但其他8个大法官基本上不介入司法行政事务。行政机关则有很大不同。各个行政机关一般会在局长之外又设立若干副局长、若干助理局长甚至特别助理等职,从而形成严密的问责体系。在台湾,法院院长通常设立一个“行政庭长”负责日常事务,而书记官长则直接协助院长综理院内事务。
我国法院的内部领导职位设置则完全不同。“院领导”通常属于最高行政级别、最高法官等级的决策层,而这些具有法官身份的人通常正是办案最少甚至不办案的人。新的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方案提出了“司法行政事务集中管理”的要求,也是希望能带动法院行政事务集中管理以及院领导分工问题的变化。
在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中,有两个几乎未能形成文字的道理影响着法官制度改革的成败。第一,如果法院办案不能“去行政化”,不能做到“审理者裁判、裁判者负责”,法院将与行政机关的办事模式相差无几,法官与普通公务员的职业差别也就难以体现;第二,如果法院的院长、庭长不去办案,而是坐在办公室里审阅文件、审核案件、监督管理,他们则与行政机关的局长处长相差不大,院长、庭长就不是名实相符的法官。中央下决心要改革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法官员额制,最终建立区别于普通公务员的法官管理制度,而这些改革是不可能建立在这两个现实基础之上的。至于“审核、监督、指导、管理也是审判工作”之类自欺欺人的辩解理由只会侵蚀法官职业的本质。因为,如果法官的行权方式与公务员办公方式没有根本区别,便失去建立区别于普通公务员的法官管理制度的现实基础了。
不办案就不是法官,这种观点略显绝对,因为审判资源配置规律是允许个别法官从事管理工作(定期轮换)的。只是,当这种“个别”演化为“一般”而且占用大量优质司法资源(高等级的法官)时,则必然会为“行政化”埋下隐患
我国大陆不强调“法官兼院长、庭长”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机构、编制、职数等现实原因。法院的机构与行政机关的机构都是有“级别”的。这虽然与法官职业的本质直接矛盾,但其实用价值很大,影响着干部的晋升速度、工资待遇等。庭长是领导职务,而“员”则是非领导职务。所以或许称“院长、庭长兼法官”更能体现两者孰轻孰重。改革者们带着司法规律与现实利害之间的纠结,一面渴望着法治的理想,一面竭力争取着编制、职数、职务。如此循环往复,很可能将司法改革带入一个难解的死结。
台湾也未曾脱俗。在2012年之前,台湾的法官套用公务员职等职级进行管理。为解决“领导职数”问题,从1990年代起,台湾的所有法官(包括刚刚从司法官训练所毕业分发的“候补法官”)一律享受“主管”待遇,即大陆所说的“领导职务”,与院长、庭长完全相同。当然,2012年《法官法》更是迈出了新的一步,台湾法官连职等职级的枷锁也挣脱了,各级法院的法官都没有了职级方面的“天花板”。
文章来源┃法制日报
来自: 清清泉源 > 《诉争》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法官均独立了,分管院长还分管什么?
其次,享有行政管理权的入额法官自然更容易成为入额法官中的“强势群体”,这种实然地位最终必然导致入额法官审判事务上的独立和平等很难切实实现。以全面释放入额法官的审判能量(非因行政类事务而降...
法院院长究竟应该干什么
法院院长究竟应该干什么。尤其是非法律事务出身的院长,他们常常不了解一线法官的办案实情,无法切身体验到办案特点和审判规律,多以党...
当事人注意,法官、审判长、庭长、院长,大不一样
当事人注意,法官、审判长、庭长、院长,大不一样。法院只要是负责审理案件的、裁判案件的,那都称为法官,法院除了行政管理人员、书记...
【法官是否应当包括副院长和庭长、副庭长?】
【法官是否应当包括副院长和庭长、副庭长?】实际上,目前由法官担任行政职务的做法,造成法官的行政事务与审判事务交融,从而在人民法...
基层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之构想
基层人民法院内设机构改革之构想。审判流通管理制度的设立,目的是要避免法官单独合议当事人,从而防止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但现在设立了各业务庭,当事人通过各种关系直接找分管院长、业务庭庭长,...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田成有博士访谈
田成有:存在的问题主要这样几个:一是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审判委员会的职能是讨论重大或疑难案件,但并未规定可对重大或疑难案件作出决...
横琴法院21日正式受理案件 全国首创取消审判庭建制
横琴法院21日正式受理案件 全国首创取消审判庭建制 法官错案责任终身追究。横琴新区法院将着重强化“六大监督”,确保法官公正廉洁办案,法官在职责范围内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横琴新区法院本月21...
河南高院院长为何好心说傻话
河南高院院长为何好心说傻话。这两天,河南高院院长张立勇要求基层法院庭长要学做饭和离婚案要将财产判给女方的言论,引起舆论热议。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上下级法院是业务监督关系而非领导关系,换言...
法院副院长辞职被推上舆论浪尖
法院副院长辞职被推上舆论浪尖法院副院长为梦想辞职:不明白为什么被推上舆论浪尖第562期2015年11月19日23:57徐光明。徐光明不像一个43...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