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山书院

 丰城往事 2015-03-23

罗山是江西历史文化名山之一,距丰城市区南48公里,跨丰城、崇仁、乐安三县(市),属南岭武夷山余脉。主峰老仙峰海拔962米,山间有茂林修竹瀑布流泉,景致幽雅异常,既是一处修身养性的人间仙境,又是一块传道授业的风水宝地。

在离罗山主峰一华里的广坪上,原有1座规模雄伟的古老殿宇---罗山谌母殿,始建于宋代,清乾隆二年(1737年)修葺,位于“九狮聚会”穴地,是当年罗山书院旧址。

罗山原名池山,因山巅一池,冬秋不涸。晋代名士罗文通隐居池山讲学,授徒800多人,著道学书数十卷,寿终池山,门生念其功绩,将池山改名罗山。

据清代《丰城县志》中《晋徵君罗山隐居铭》、《罗氏大成族谱》艺文志中江西监察使魏少游所撰《罗山书院记》载,该书院于唐大历六年(771)为纪念晋代隐士罗文通所建。罗文通为汉代大农令罗珠十五世孙,因追慕隐居丰城槠山的南州高士徐孺子风范,遂隐于槠山著《求道书》14篇。晋大兴元年(318)荆州刺史王敦檄聘其为别驾,咸和二年(327)朝延诏为军诰祭酒,罗文通均辞不往,改而隐居丰城池山,成为豫章一带名士。罗去世后,葬于禅师坪之原,其徒立祠祭祀。梁朝大通年间(527529),改罗文通祠为“云霄观”;唐开元年间(713741),都督吴兢命名罗山一带为“诏贤乡”;唐大历六年(771)春,魏少游和时任江南西道观察判官、后成为一代名相的李泌一起前往丰城拜访罗氏讲学旧址,将“云霄观”改为“罗山书院”,并题写匾额,把学舍修缮一新。宁绍兴二年(1132)十二月,热衷道教的宋徽宗不仅下诏再次修葺罗山书院,还封罗文通为“大罗悟道真君”。

到了元代以后,罗山书院因地理位置偏僻,逐渐失去书院教育功能,明清以后随着谌母君祠的兴建,书院变成纯粹的道教活动场所,中国最早的书院从此退出历史舞台。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文化兴市”战略,挖掘丰城书院文化的内涵魅力,增强地方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我市计划重修罗山书院,追怀先贤芳躅,彰显丰城精神,提升发展软实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