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个春夏秋冬,她都一如既往地坚持守在三尺讲台。对于目前现有的9名学生来说,她既是老师,也是家长。即使困难重重,她依然表示,只要有一个学生,她都会坚持下去。她是横山县南塔办事处高圪垯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杨增叶。(《华商报》03-21)? 横山女教师坚守偏远山村小学19年,现在学校仅有9名学生。看了这个新闻,笔者感慨万千。在这位女教师的身上,有一种崇高的精神,笔者在此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当民办教师甘愿清贫。在80、90年代,有过乡村教师工作经历的人,对于乡村民办教师并不陌生。首先是穿衣服方面,民办教师穿的衣服通常很旧,很多褶皱,有补丁;其次是身体清瘦,精神有时会憔悴;最后是学生的形容,学生时常用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来形容民办教师,教师在精神上是愉悦的。 现在,在偏远山村当民办教师,一般是一个月几百元,少则二三百,多则五六百元。不够养家糊口,生活上十分寒酸。 现在,由于工人短缺,各大城市在闹民工荒,月薪3000至4000元,甚至月薪5000至8000元的一线工作,其实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但是,这位乡村女教师,把教育当作一种信仰,热爱学生,守护着学生,让人起敬。 二、“我要是不教孩子们,他们怎么办!”一句话充满了她对乡村的人文关怀。据悉,杨增叶与华商报记者聊起了她的从教之路。1996年,33岁的她作为一名民办教师进入高圪垯村小学,那时学校仅有3名教师。2005年因撤点并校,原本130多人的学校面临关闭,在学生家长的请求下,杨增叶在其他老师离开后,开始了长达10年的独自教学。“最少时有5个孩子,现在还有9个,我要是不教孩子们,他们怎么办,留在学校教书,离家近些,好照顾他们。”她是一位充满人文关怀的女教师,她因善良而留在山村,她因公民情怀留在山村,她因对教育的热爱和信仰留在山村。 这位民办女教师,她对乡村充满了人文关怀,充满了乡愁,她是一位乡村公民。她的身上,拥有母亲、教师、公民的元素。在乡村沦落的今天,她是一位乡村文明的坚守者,坚守在乡村的土地上,传播文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