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为】前华为人在做什么呢

 ygdavidliu1 2015-03-24

2月27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龙岗区的华为公司、光启阿波罗基地、深圳大运软件小镇、天安云谷成为大会参观点,龙岗的创新发展获得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这也进一步激发龙岗推动创新发展的热情和动力,日前,龙岗区委常委会听取审议并原则通过《龙岗区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提出力争到2020年底,龙岗区成为全市创新要素齐、创新成本低、创新风险小、创新效率高、创新氛围浓的城区之一。


如今的龙岗大地,创新的春潮正在涌动。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华为这一龙岗高科技产业龙头企业的创新带动作用、社区如何推进创新发展、以创客为代表的大众创新如何开花结果……日前记者采访产业界人士、社区代表、创客等群体,既展现当下如火如荼的创新创业形势,听取各类创新创业群体的“好声音”,为龙岗的创新发展鼓与呼。



华为是龙岗、深圳高科技企业的领头羊,也是中国高科技产业人才的“黄埔军校”。相关数据显示,华为目前在职员工16万人,离职员工有12万人,自本世纪初开始的不少离职华为员工开始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创业,创业领域遍布各行各业,一批优秀的企业开始在业界崛起,特别是在大力提倡创新创业的当下,国内创业军团的华为系越发引人注目。


华为是科技产业职业人的‘黄埔军校’,两至三年内,华为系创业者群体将会整体崛起。”日前记者采访几位华为系创业者,国内创业互助开放平台——华创俱乐部发起人许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乐观地表示。他同时认为,像前华为人这样的从高科技大企业出来的人才,具备更好的素质和创业基础,政府可以考虑出台政府鼓励扶持产业界人士创业,相对更容易创业成功。


1
华为是科技职业人的黄埔军校


上周六,当记者辗转联系上前华为人、UCloud创始人季昕华时,季昕华正在加班。“我们没有周末,创业还是蛮辛苦的。”说起华为对他的影响时,季昕华说,华为的管理以及狼性文化让人印象深刻,“大家都很拼命”,虽然他只待了两年时间,但也是一笔宝贵财富,“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对以后积累人脉也有很大的帮助。”


季昕华曾是中国著名“黑客”,2002年他进入华为,从事网络安全工作,此后又先后受到马化腾、陈天桥的亲自邀请,进入腾讯、盛大工作,并在盛大创办“盛大云”,开始尝试面向创业者的云计算服务。2012年,季昕华放弃了“盛大云”CEO的职位,创办UCloud,以一家创业公司的身份去做云服务。UCloud已成为国家工信部首批认证通过的“可信云计算企业”,也是国内首家落地北美的云计算厂商,目前公司估值已经达5亿美元。


“季昕华是众多创业的前华为人之一,华为是科技产业职业人的黄埔军校。”上海华讯科技创业中心会长许炳曾在华为工作近十年,说起前华为员工创立的企业,他随口便说出一长串名单:深圳的品尚红酒、葡萄生活;上海的云家政、母婴之家;北京的老虎地图、鼎汉技术,等等。


“在深圳的科技园,随便一家小公司的创业团队里就有可能找到华为人,腾讯这样的企业,也曾经引入过很多华为系员工。华为系人数太多了,因此出来创业的人数也多。”深圳葡萄生活的创始人杨维全这样告诉记者,他也曾经是华为的员工,2012年他在南山区创办了一家一站式O2O服务导航平台的互联网企业——葡萄生活,目前国产手机70%到80%都在采用葡萄生活的行业解决方案。


华为系的创业者到底有多少?记者注意到,网上曾有一篇《中国互联网11个创业派系》的文章指出,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成员来自华为系的创业公司共计33家,2013年创办或新推出产品的公司12家,涉及协同办公、移动应用、工具软件、生活服务O2O、电子商务、在线教育、智能硬件等领域。和之前集中于IT技术、通讯电子领域不同,近几年华为创业大军分布非常多元。



2
华为系创业者群体有望整体崛起


有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在2001至2002年度过最低谷之后,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这个阶段,第一批华为创业者浮出水面。“我们见证了华为这样一家技术性企业在中国如何崛起,成长为中国规模大,而且技术含量最高的科技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有着自己梦想的员工在离开华为后便开始自己创业。”许炳说。


“不过可能是华为人比较低调,而且创业领域也不怎么‘性感’的原因,出来创业的前华为人并不如互联网创业者那么为人所熟悉。”杨维全认为。


季昕华也认为,华为出来的创业成功率不是特别高,“可能是华为人是从大公司出来的,更适合大公司打法,习惯于从5做到8,从0做到3反而不容易。”


许炳表示,华为内部分工比较细,员工素质模型不太适应创业,华为大客户多,资源没办法传承,华为的空前成功让华为员工不能以‘空杯’心态学习新事物,“这些都可能是前华为人失败率较高的原因。”


“当时有华为出来创业的兄弟将产品做出来了,但在推向市场时遇到了困难,找到我帮忙,这促使我产生了成立创业家互相平台的想法。”许炳说。从2002年至2011年,他差不多在华为呆了近十年时间。离开华为后他也选择了创业,如今在他的名片上,有着“华萃(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上海宜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华创‘聚天使’股权从筹平台创始人”等众多头衔,创业同时,他也开始了为创业企业家做一些公益服务的工作,如培训交流等,“华创欢迎各行各业的人加入,希望能丰富创业者的素质,大家能够抱团发展。”


尽管跟记者分析了华为系创业失败率较高的原因,不过这几位前华为人都认为,从华为出来的人在职业素质、诚信素质都很棒,有着很强的流程、制度意识,基础软硬件实现、技术实现的能力也很强,而且风格务实,不突出个人,能抱团协作,因此随着华为人才的溢出,前华为人不断的探索、总结,以及创业环境的不断改善,华为系的创业成功者会越来越多。


“两至三年内,华为系创业者群体将会整体崛起。”对于华为系的创业前景,许炳有着非常乐观的预期。


建议
以产业界人士创业带动大学生创业


许炳表示,在深圳的华为人是最多的,“但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生活成本也高,大家归宿感不强,因此去别的城市创业、工作的华为系不少。”


他认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的创新特点也有所不同,比如北京的创业者偏宏观、高度,重概念,如互联网、文化方面创新;上海偏重综合类、软件类,深圳则偏硬件,“做产品多些,更接地气。”


几位接受记者采访的创业者都表示,在深圳,华为系的创业者南山最多的,华为总部所在地龙岗反而并不多。“这可能是因为南山的环境更好一些。”


对于政府应该如何扶持创业者,许炳认为,现在政府大力提倡大学生创业,其实可以考虑以产业界人士创业带动大学生创业。


“以华为系为例,从华为出来的人很职业化,技术能力强,有很强的产品实现能力,而且华为出来的人不是零起步创业,多有一定的基础,也不单是为了钱,在华为待过的人受华为文化影响,多有产业抱负和实业报国的理念,因此鼓励扶持这样的产业界人士创业,并带动大学生创业,其实是更容易成功的。”


“华为对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应该得到深圳更多的关注。”有业内人士建议,建议市政府高度重视华为创新发展的集聚效应,全面评估华为在创新驱动、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等方面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同时加快推进特区一体化先行示范区建设,促进华为科技城产城融合,打造创新生态示范园。


本文转载自深圳观察

华为生活(HW-life)

---讲述华为人自己的故事

社区:HW员工的信息交流平台,回复“社区”进入

投稿邮箱:HW-life@qq.com

微信:Hi-zixun(华为生活小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