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論攝影》之錯譯百出

 建安视觉 2015-03-24

想過一本充滿錯誤的譯本發行的後果麼?它出版後,尤其再經過幾年,沒太多人質問的話,就成為(通常是唯一)經典版本;不論是絕版而存於圖書館架上,或是再版繼續散佈,或是搖身轉成網上電子書檔,不斷讓人絞盡腦汁想讀懂,不斷被引用,作為研究、理論、創作的基礎;它的殺傷力深入、廣泛、而且持久(輕易可殃及數代人)。

因此,我們在翻疫終結者網站上提出的「公開的嚴重錯譯是一種犯罪」,是很實在的話。這事能不謹慎麼?

本文中指的錯譯是譯者在沒有正確理解原文的情況下所編造出的任何流暢或不流暢的中文字句。

Susan Sontag 的 On Photography 是影響力極大的好書,即使在中文世界裡,它的影響也極大,然而簡體中文版的「論攝影」到底翻譯水平如何,能否過關,應否上市?值得檢查:

蘇珊?桑塔格。《論攝影》。艾紅華,毛建雄譯。湖南美術出版社,實驗藝術叢書,1999。

我個人一向堅持譯書不可一人行事。若譯者一人,則應再由校譯者核對原文,逐字逐句校譯。因此,在看到此書填了兩位譯者時,自動反應是比較放心。但後來證實這輕心是錯誤的,因為兩位譯者並不表示二人同譯一文,或是各譯一半再相互核對原文校譯(後者是正確作法),而更可能的是一人譯一半,速度加倍,直接交差。

本書也列了兩位責任編輯、一位校讀。但是對於翻譯書而言,這些都是誤導人的,出版社即使宣稱三審三校、四審四校,也都是在中文稿上作功夫,至於原文的閱讀,往往說穿了,就是譯者邊讀邊譯的那唯一一遍。因此才會有像李如一在前味珈馡中所指出來的:孫仲旭先生譯 Woody Allen 的笑話集,漏譯了一段文字,譯者卻聲稱自己校對過三四遍,不該漏譯的。關鍵就在:拿著中文稿子改,那叫修飾潤稿,不叫校對校譯,改一百遍也查不出錯譯的。

在看這書正文之前,先看看一些短句,這些是出自書末的 A Brief Anthology of Quotations,摘錄了一些名人談攝影的文句:

原譯:「… 薩馬拉斯用 SX-70 拍攝的藝術作品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頁 208)

這句話明顯不通,是同語反復 tautology,譯者、校者光從中文都應該知道是錯譯。這是引自紐約現代美術館的展品說明,其中提到的相機是 Polaroid 拍立得 SX-70 型快攝相機。

原文:… Samaras’ work of art from the SX-70, a work of art in itself. (p. 189)

這裡最後附加的關係子句是專門修飾逗點之前的 SX-70 相機。

試譯:「… 薩馬拉斯用 SX-70 拍攝的藝術作品,而那相機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原譯:「我拍攝是為了弄清楚什麼東西會看起來像拍攝過的。」– 加利?溫諾格蘭德(頁 217)

此處單從中文也看得出大有問題。

原文:”I photograph to find out what something will look like photographed.” – Garry Winogrand (p. 197)

試譯:「我拍照片是想知道東西被拍下來後是什麼樣子。」

附帶一提另外一個問題:中國人不會講不會寫的中文句子,譯文裡就不要用,其實就是錯;沒有人會說「我拍攝是為了…」

原譯:「這些媒介已經用自己來替換了過去的世界。即使我們應該希望恢復那個舊的世界,我們也只能通過廣泛研究這些媒介賴以吞噬那個舊世界的各種方式來做到這一點。」– 馬歇爾?麥克盧漢(頁 222)

中譯完全不通,尤其後半。翻譯時看不懂的部份,就作個記號,去問親人朋友老師,別死要面子憋著硬翻。

原文:”The media have substituted themselves for the older world. Even if we should wish to recover that older world we can do it only by an intensive study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media have swallowed it.” – Marshall McLuhan (p. 201)

此處關鍵字 should 譯者沒看懂,它在此不是「應該」,而是「縱使、萬一」。另外還有一些錯,如 “the media” 不可譯出 the 「這些」,”intensive study” 更不該譯錯。

試譯:「媒體已經用自己來取代了過去的世界。縱使我們還會想去找回那舊世界,我們也只能好好去研究媒體是如何吞噬它的。」

以上只是看看譯文及編輯的基本態度和水平,下面看正文,全書第一段:

原譯:人類冥頑不靈地流漣在柏拉圖的洞穴之中,仍然依其恒古不變的習慣沉浸在純粹的理念映象之中沾沾自喜。然而,受照片的教化與受更古老、更藝術化的圖象的啟蒙截然不同。原因就在于我們周圍有著更多的物象在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據記錄這項工作開始于1839年。從那以後,幾乎萬事萬物都被攝制下來,或者說似乎是被攝制下來。這種吸納一切的攝影眼光改變了洞穴──我們居住的世界──中限定的關係。在教給我們一種新的視覺規則的過程中,攝影改變並擴展了我們對於什麼東西值得一看以及我們有權注意什麼的觀念。它們是一種基本原理,尤為重要的是,它們是一種觀看的標準。最後,攝影業最為輝煌的成果便是賦予我們一種感覺,使我們覺得自己可以將世間萬物盡收胸臆──猶如物象的匯編。(頁 13)

原文:”Humankind lingers unregenerately in Plato’s cave, still reveling, its age-old habit, in mere images of the truth. But being educated by photographs is not like being educated by older, more artisanal images. For one thing, there are a great many more images around, claiming our attention. The inventory started in 1839 and since then just about everything has been photographed, or so it seems. This very insatiability of the photographing eye changes the terms of confinement in the cave, our world. In teaching us a new visual code, photographs alter and enlarge out notions of what is worth looking and what we have a right to observe. They are a grammar and, even more importantly, and ethics of seeing. Finally, the most grandiose result of the photographic enterprise is to give us the sense that we can hold the whole world in our heads – as an anthology of images.” (p. 3)

才全書第一段就問題百出,比如:
“images of the truth” 怎會是「理念映象」?
“educated” 等於「教化」同時又等於「啟蒙」?
“visual code” 是「視覺符號系統」,而不是簡單的「視覺規則」
中文裡沒頭沒尾冒出的兩個「它們」所指為何?前句之「攝影」不是複數。前後根本不通。原文的「它們」指的是前句中的主詞:「照片」,因此中文裡前句的主詞「攝影」是錯譯,也應改回為「照片」,以下的「它們」才有意義。
“grammar” 為何不直接譯出為「語法」?有權擅改 Sontag 的文字為「基本原理」麼?
“ethics” 這「道德/倫理」一字作者用得很重,怎能擅改為輕鬆平常的「標準」?
“photographic enterprise” 這等大業,怎能譯為讓人想到拍照片、洗照片的「攝影業」?

焦距退出來看,整段原譯算是可以讀,但是讀到的真是 Sontag 的意思麼?一般的讀者,尊重這套重要經典譯叢的讀者,當然不疑有它,一切拗口想必都是原文的艱澀。冤乎!誰知 Susan Sontag 文辭流暢,思路嚴密,滴水不漏?

下面跳到 Sontag 分析安東尼奧尼的《中國》一片:

原譯:「我們發現中國人很質樸,不理解破裂斑駁的門扇的美,無序中的別緻之處,奇特角度和意味深長細節的力度,廢棄物中的詩意。」(頁189, 190)

原文:”We find the Chinese na?ve for not perceiving the beauty of the cracked peeling door, the picturesqueness of disorder, the force of the odd angle and the significant detail, the poetry of the turned back.” (p. 172)

“Find” 在此不是發現,而是感覺、覺得之意。
“na?ve” 譯為質樸不對,應有天真無邪無知之意。
“the turned back” 是「轉過身去的背影」,怎麼翻也不至於翻出「廢棄物」吧?

談到這裡,我拒絕再花任何時間在這譯本上,很明顯的,它不及格。連基本的認真態度都沒有。

各位讀者,小心您的知識仲介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