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传统服饰】草包作冬衣:上当棉袄,下当裤

 文化龙乡 2015-03-25

如今,服饰已经成为体现审美情趣、个人喜好和个性特征的物质文化现象。苏州沧浪区传统服饰已经渐渐推出历史舞台,但是其体现出的悠久历史文化和艺术风尚依旧被苏州沧浪区人深深怀念。

草编衣着

苏州是重要的水稻生产区,稻草也曾是制作服装的材料,直到50~60年代,沧浪区内,还能见到使用稻草制作衣、鞋的情况。

草鞋一般以韧性较大的糯稻草编织。草鞋在劳动时穿着可以防滑,如无意中踩上蛇虫,也不易引起蛇虫反应而被噬咬。专供冬天穿着的“芦花鞋”,以糯稻草编结的草绳为经,绳上掺以鸡毛、芦花、旧布条等保暖材料编织而成,穿着起来十分暖和。有的还在底下钉上木板,或在木板下再钉上木齿,雨雪天可防湿防滑不沾泥。葑门草鞋湾,就因住户大多从事草鞋编织而得名,他们编制的草鞋,悬挂在门口出售,乡间制草鞋的也来这里兜售,逐渐形成较集中的草鞋市场。50年代末,此间仍有人以此为业,60年代塑料鞋兴起后,草鞋才渐趋消失。

草帽用麦草编成(也有稻、麦混编的),是过去遮雨、防晒的常用物品。

蓑衣是一种用稻草编织的衣服(后来也有用灯草皮或棕毛编织的),雨天穿着,它前至胸部,后至脚弯,有披肩、短袖(下口不合),便于手臂的活动。

贫穷人家还常用草包作冬衣:将草包一头破个洞,一头拆开,往头上一套,另用一只草包两头拆开,往下身一套;上当棉袄,下当裤,腰上用草绳一扎,就可以过冬了。

长装、短打 

清末至民国期间,服式有长、短之分。“长”,就是长衫,一般为读书人、商贾等非体力劳动者穿着;妇女以穿旗袍为多。体力劳动者为便于劳作,穿短打:上短衫,下裤、裙。短衫或为对襟或为大襟。对襟多为男穿。这种对襟短衫,衣身为平面型结构,正领,两襟相对,横钉一字扣,5—7颗。颜色以黑、灰为主。大襟多为女穿,斜襟至腋下,领下一横形布扣,肩部大襟上一直形布扣,腋下三只横形布扣。未婚女子以艳色为多,婚后则改月白、浅兰、蓝色等素雅色彩,老年妇女以兰、灰为稳重。中式的裤子,腰围特别大,要折叠以后才束裤带;不论兰裤、黑裤,都有五寸左右宽的裤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