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昌族服饰】美丽传说与简朴服饰的变化发展

 文化龙乡 2015-03-25

阿昌族姑娘爱穿蓝色、黑色对襟上衣和长裤,打黑色或蓝色包头,有的像高耸的塔形,高达一、二尺。有的则用二寸多宽的蓝布一圈圈地缠起来,包头后面还有流苏,长可达肩;前面用鲜花和极色绒珠、缨络点缀;有的在左鬃角戴一银首饰,像一朵盛开的菊花,上面镶玉石、玛脑、珊瑚之类;姑娘们还以银元、银链为胸饰,颈上戴银项圈数个,光彩夺目。阿昌姑娘还扎腰带,她们叫毡裙,多用自制的线和土布绣制。这与阿昌人的劳动生活有关。

据说,古时有位猎人的女儿,为了跟父亲学打猎的本领,就缝了一条腰带把腰身扎紧,勤学苦练,练得一身好武艺,姑娘们羡慕她,也学她扎起腰带。扎时在身前留出一长一短两条扎头,既紧束腰肢,方便劳作,又飘如彩蝶,十分美观。已婚妇女多穿窄袖对襟黑色上衣,改着筒裙。裙与裤成了区分婚否的标志。男子则可以包头颜色来区别婚否。一般未婚者打白包头,已婚者打藏青色包头。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广泛的交往,阿昌族服饰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地男子服饰大同小异,均留短发,未婚男子包白布或黑布包头,已婚男子包藏青色布包头。穿蓝、白、黑等素色斜纹布对襟布扣袢上衣,黑色或蓝色长裤,系黑色绑腿。

未婚妇女留长发盘辫,穿白、蓝色对襟银扣上衣,黑、蓝色长裤。系绣花飘带黑布裙。已婚妇女梳发髻,包黑布包头,下着长筒裙,系黑布围裙。

男子穿对襟上衣,下着黑裤,斜背“筒帕”,喜欢在胸前戴朵红丝线结成的菊花。未婚男子戴白包头,已婚男子戴藏青色包头,青壮年在脑后留一尺多长的包布,有随身佩带刀的习俗,其中“户撒刀”最为有名。

喜欢用花作饰是阿昌族服饰的特点之一,无论男女都喜欢在头上、胸前、腰部、小腿等处缀饰鲜花或毛绒线花,插戴的鲜花一般为红、白、黄几种,认为红花象征着欢乐,白花象征着纯洁,黄花象征着爱情。

(责任编辑:不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