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4高考数学“拿分题”训练(知识整合+方法技巧+例题分析):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许愿真 2015-03-26

2014高考数学“拿分题”训练: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一、知识整合

1.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使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能迎clip_image002刃而解,且解法简捷。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2.实现数形结合,常与以下内容有关:①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②函数与图象的对应关系;③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④以几何元素和几何条件为背景,建立起来的概念,如复数、三角函数等;⑤所给的等式或代数式的结构含有明显的几何意义。

clip_image004

3.纵观多年来的高考试题,巧妙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抽象的数学问clip_image005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重点是研究“以形助数”。

4.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应用广泛,常见的如在解方程和解不等式问题中,在求函数的值域,最值问题中,在求复数和三角函数问题中,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直观易发现解题途径,而且能避免复杂的计算与推理,大大简化了解题过程。这在解选择题、填空题中更显其优越,要注意培养这种思想意识,要争取胸中有图,见数想图,以开拓自己的思维视野。

二、例题分析

例1.clip_image007

分析:clip_image009

clip_image011clip_image013

clip_image015clip_image017

clip_image019 clip_image021clip_image002[1]

例2. clip_image023

解:法一、常规解法:

clip_image025[来源:学,科,网Z,X,X,K]

clip_image027

clip_image029

法二、数形结合解法:

clip_image031

clip_image033clip_image035

clip_image037clip_image039

例3. clip_image041

A. 1个 B. 2个 C. 3个 D. 1个或2个或3个

分析:clip_image043

出两个函数图象,易知两图象只有两个交点,故方程有2个实根,选(B)。

clip_image045

例4. clip_image047

clip_image049

分析:clip_image051

clip_image053[来源:学科网]

clip_image055

clip_image057

clip_image059

clip_image061

clip_image063 clip_image065

例5. clip_image067

分析:clip_image069

构造直线的截距的方法来求之。

clip_image071

clip_image073

clip_image075

clip_image077

截距。

clip_image079

clip_image081

例6. clip_image083

clip_image085

分析:clip_image087

以3为半径的圆在x轴上方的部分,(如图),而N则表示一条直线,其斜率k=1,纵clip_image002[2]

clip_image089

clip_image091

clip_image093 clip_image095

例7. clip_image097

MF1的中点,O表示原点,则|ON|=( )

clip_image099

分析:①设椭圆另一焦点为F2,(如图), clip_image101

clip_image103 又注意到N、O各为MF1、F1F2的中点,

∴ON是△MF1F2的中位线, clip_image105

②若联想到第二定义,可以确定点M的坐标,进而求MF1中点clip_image005[1]的坐标,最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出|ON|,但这样就增加了计算量,方法较之①显得有些复杂。

例8. clip_image107

分析:clip_image109

clip_image111

clip_image113

clip_image115

clip_image117

clip_image119 clip_image121

clip_image123

例9. clip_image125

解法一(代数法):clip_image127

clip_image129

clip_image131

clip_image133

clip_image135

解法二(几何法):clip_image137

clip_image139

clip_image141 clip_image143

clip_image145

clip_image147clip_image149 clip_image151 clip_image153

例10. clip_image155

分析:clip_image157

转化出一元二次函数求最值;倘若对式子平方处理,将会把问题复杂化,因此该题用常规解法显得比较困难,考虑到式中有两个根号,故可采用两步换元。

解:clip_image159

clip_image161

clip_image163

第一象限的部分(包括端点)有公共点,(如图)

clip_image165

clip_image167

相切于第一象限时,u取最大值

clip_image169

clip_image171

clip_image173

三、总结提炼

数形结合思想是解答数学试题的的一种常用方法与技巧,特别是在解决选择、填空题是发挥着奇特功效,clip_image174复习中要以熟练技能、方法为目标,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提高解题能力和速度。

四、强化训练

见优化设计。

【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 方程clip_image176的实根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 函数clip_image178的图象恰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

A. clip_image180 clip_image181B. clip_image183

C. clip_image185 D. clip_image187

3. 设命题甲:clip_image189,命题乙:clip_image191,则甲是乙成立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 适合clip_image193clip_image195的复数z的个数为(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4个

5. 若不等式clip_image197的解集为clip_image199则a的值为( )

A. 1 B. 2 C. 3 D. 4

6. 已知复数clip_image201的最大值为( )

A. clip_image203 B. clip_image205 C. clip_image207 D. clip_image209

7. 若clip_image211时,不等式clip_image213恒成立,则a的取值范围为( )

A. (0,1) B. (1,2) C. (1,2] D. [1,2]

8. 定义在R上的函数clip_image215上为增函数,且函数clip_image217的图象的对称轴为clip_image219,则( )[来源:Z+xx+k.Com]

A. clip_image221 B. clip_image223

C. clip_image225 D. clip_image227

二、填空题:

9. 若复数z满clip_image228clip_image230,则clip_image232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

10. 若clip_image234对任意实数t,都有clip_image236,则clip_image238clip_image240由小到大依次为___________。

11. 若关于x的方程clip_image242有四个不相等的实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

12. 函数clip_image244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3. 若直线clip_image246与曲线clip_image248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4. 若方程clip_image250上有唯一解,

求m的取值范围。

15. 若不等式clip_image252的解集为A,且clip_image254,求a的取值范围。

16. 设clip_image256,试求下述方程有解时k的取值范围。

clip_image258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C

提示:画出clip_image260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即可。

clip_image262

2. D

提示:画出clip_image178[1]的图象

clip_image264

情形1:clip_image266

clip_image268

情形2:clip_image270

3. A

4. C

提示:|Z-1|=1表示以(1,0)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显然点Z对应的复数满足条件clip_image195[1],另外,点O对应的复数O,因其辐角是多值,它也满足clip_image195[2],故满足条件的z有两个。

clip_image272

5. B

提示:画出clip_image274的图象,依题意,clip_image276从而clip_image278

clip_image280

6. C

提示:由clip_image282可知,z2对应的点在以(0,0)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上,

clip_image284

clip_image286

表示复数clip_image288对应的点的距离,

结合图形,易知,此距离的最大值为:

clip_image290clip_image292

7. C

提示:令clip_image294

若a>1,两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显然当clip_image211[1]时,

clip_image297

要使clip_image299,只clip_image181[1]需使clip_image301,综上可知

clip_image303时,不等式clip_image213[1]clip_image211[2]恒成立。[来源:Zxxk.Com]

clip_image306,两函数图象如下图所示,显然当clip_image211[3]时,不等式clip_image213[2]恒不成立。clip_image181[2]

clip_image309

可见应选C

8. A

提示:f(x+2)的图象是由f(x)的图clip_image002[3]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而得到的,又知f(x+2)的图象关于直线x=0(即y轴)对称,故可推知,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由f(x)在(clip_image311)上为增函数clip_image005[2],可知,f(x)在clip_image313上为减函数,依此易比较函数值的大小。

clip_image315

二、填空题:

9. clip_image317

提示:|Z|=2表示以原点为原心,以2为半径的圆,即满足|Z|=2的复数Z对应的点在圆O上运动,(如下图),而|z+1-i|=|z-(-1+i)|表示复数Z与-1+i对应的两点的距离。

clip_image319

由图形,易知,该距离的最大值为clip_image321

10. clip_image323

提示:由clip_image236[1]知,f(x)的图象关于直线x=2对称,又clip_image234[1]为二次函数,其图象是开口向上的抛物线,由f(x)的图象,易知clip_image325的大小。

clip_image327

11. clip_image329

提示:设clip_image331,画出两函数图象示意图,要使方程clip_image242[1]有四个不相等实根,只需使clip_image333

clip_image335

12. 最小值为clip_image337

提示:对clip_image339,联想到两点的距离公式,它表示点(x,1)到(1,0)的距离,clip_image341表示点(x,1)到点(3,3)的距离,于是clip_image244[1]表示动点(x,1)到两个定点(1,0)、(3,3)的距离之和,结合图形,易得clip_image343

13. clip_image345

clip_image347

提示:y=x-m表示倾角为45°,纵截距为-m的直线方程,而clip_image248[1]则表示以(0,0)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在x轴上方的部分(包括圆与x轴的交点),如下图所示,显然,欲使直线与半圆有两个不同交点,只需直线的纵截距clip_image349clip_image181[3],即clip_image345[1]。[来源:学科网ZXXK]

三、解答题:

14. 解:原方程等价于clip_image351

clip_image353,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它们的图象,

其中注意clip_image355,当且仅当两函数的图象在[0,3)上有唯一公共点时,原方程有唯一解,由下图可见,当m=1,或clip_image357时,原方程有唯一解,因此m的取值范围为[-3,0]clip_image359{1}。

clip_image361

注:一般地,研究方程时,需先将其作等价变形,使clip_image002[4]之简化,再利用函数图象的直观性研究方程的解的情况。

15. 解:令clip_image363表示以(2,0)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在x轴的上方的部分(包括圆与x轴的交点),如下图所示,clip_image365表示过原点的直线系,不等式clip_image252[1]的解即是两函数图象中半圆在直线上方的部分所对应的x值。

clip_image367

由于不等式解集clip_image254[1]

因此,只需要clip_image369

∴a的取值范围为(2,+clip_image371)。

16. 解:将原方程化为:clip_image373

clip_image375

clip_image377,它表示倾角为45°的直线系,clip_image379

clip_image381,它表示焦点在x轴上,顶点为(-aclip_image002[5],0)(a,0)的等轴双曲线在x轴上方的部分,clip_image383

∵原方程有解,

∴两个函数的图象有交点,由下图,知

clip_image385

clip_image387

clip_image389

∴k的取值范围为clip_image39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