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近看一部日剧,差点被重刷三观

 真友书屋 2015-03-26

作者:周智远



最近看一部日剧,差点被重刷三观。


主角是一个35岁的男人,却没有上过一天班,没错,没上过一天班。每天的生活就是睡觉吃饭看书看漫画看电影,13年没出过门,宅,啃老。说白了就是无业游民,他自己却不承认,还自诩为“高等游民”,出处好像是夏目漱石《后来的事》。不仅如此,还自以为是,目中无人,打心眼里觉得别人都是傻子。


才看第一集就被其三观吓到,明明是渣男,却还那么理直气壮地瞧不起别人。第二集末更是让人震惊,听男主角讲一大堆不入流的观点,居然有一种“他说得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的感觉。借用豆瓣上有人的短评:看男主角讲话,就是在看他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明明就是歪理啊。


看的时候一直在想,人的生活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有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主流的价值观是你要上班要赚钱,要做许多有意义的事。那人家不上班不赚钱是否就是不合理的,活该遭到轻视遭到唾弃呢?本剧想表达的也许就是人生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怎么过他的人生是他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


写下上面这段话再看一遍时,感觉自己也好像只是扯大道理磨磨叽叽无病呻吟而已。心里真的这么想吗?不太可能。看这剧之前,我一直觉得我是个还算宽容的人,别人怎么样都是别人的事,别人的生活方式就算理解不了,但总能接受吧。但看到现在,说实话我还是不太能接受剧中的男主角,即使随着剧情的发展他慢慢地在被洗白。


记得刚毕业找工作那会儿,跑招聘会投简历,十来天过去,也没收到多少回复,当时的感觉很焦虑,虽然家里人也不会说什么,但心里就是各种不安,感觉心始终是悬在那的。那会儿其实也才刚过完年,时间尚早,离毕业也还有一百多天。算上后来确认第一份工作,其实也就几个礼拜的事,一个月都没到。但那种焦灼感的确很明显,不知道如何描述,体会过的人大概都知道。


有几个朋友工作后有过几个月到一年的空档期,没有工作,待业。前两天聊天,我又试着聊了下关于当时那种情况下的精神状态。因为我确实很难想象,一个人待业这么长时间,宅在家里,基本不外出,整天就做些有的没的的事,玩玩游戏看看动漫,也不是为了下一次工作蓄势待发,没有目标,没有收入。说的难听点就是家里蹲了,这么没有安全感的日子怎么过得下去。


朋友的回复都是说这样无所事事的日子过得也不好,也有焦虑,但听起来却又好像没那么焦虑。焦虑还能忍这么长时间,想必心情一定很复杂。


话又说回来,别人过怎样的生活是别人的事,我们似乎也没什么好评论的,仅仅因为与自己的认知存在偏差,就一口否定似乎也确实太过武断。


只是我们口头上总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心里头却很难真正去认同别人,特别是像本剧中如此极端的个例。一个人怎么过就怎么过呗,凭什么他要因为选择了自己另类的生活而被别人指指点点。


我很喜欢的一本小说,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主角思特里克兰德过着安稳惬意的日子,却在某一天忽然辞职并抛家弃子,令人咋舌。偏执,无情无义,没有道德感……这些贬义词用在他身上都再合适不过,这样的一个人,大概没有人不讨厌。而他去干嘛了呢,追求艺术,最后也创作了旷世的壁画,却又在临死之前一把火烧得干净。据说这本小说是以法国画家高更为原型创作的。对书中主人公的看法,从一开始的讨厌,到后来的一点点敬佩,很难说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感:看别人追求内心想要的东西超脱世外,就像是看别人做了自己不敢做的事,心里冒出来的敬畏。


当然这部小说与所看的日剧没多大关系,或者说是截然相反的,一个是无所事事的游民,一个是伟大的艺术家。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主人公都选择了一种与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生活。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脑子里忽然又冒出个问题:要是《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主角最后一事无成,我们这些旁观者又会是怎样的态度呢?我们好不容易把对他的看法稍微扭转一点点,仅仅是因为他达成了他的追求,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艺术家,虽然是个道德败坏的异类,但他好歹也是“成功”的

在某些方面,我们总是只看结果,太“理性”了。


剧中有一句话说得很有意思:“沉浸在虚拟作品中觉得自己高高在上,看不起普通人。四处碰壁后却发现他居然还比不上他鄙视的普通人。”


不管是有选择的余地去选择这样的生活还是被迫如此,一些时候,也许我们真的要学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走自己的路,也不去说别人。


这真是一件很难的事。


PS.哦,对了,这部日剧的名字是《约会 ~恋爱究竟是什么呢~》。


题图:电视剧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