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西方漢学家评论漢字

 金品之文集 2015-03-29
        自然科学家在研究中国文字时,可以把这些部首比拟成化学中的‘分子’与‘原子’,这是有帮助的——汉字大致可以看作许多分子,它们是由214个原子用各种排列、组合方法组成的。这种说法是对的,因为几乎所有的语音字都可以拆开成几个部首。
        在1716年出版的《康熙字典》中有49000个字,其中象形字和符号字不超过百分之五,其他都属于第六类(形声·限定语音字)。
        中国文字在中国整个历史中,经历了不断的删减和简化。古代的中国文字可能不僅有某些尾音变化和其他复杂的文法(这些后来都消失了),而且肯定具有比中古代和近代中国文字更多的音。——《康熙字典》一共有49000个字,但只有412个音。在实际应用中,还要用四声来增补,使可能运用的语音数目增加到1280个左右。
        这样,在十七世纪時,欧洲人对中国的非拼音文字已有一般的认识,而且因为欧洲早已知道埃及的象形文字,所以,早期对中文的研究就很自然地认为中文起源于埃及文。
       假使说中国的書面文字是极其复杂的话,那么,它的语法之简单却是另一个极端。——  中国文字没有正式的词类,一句话的各个部分也没有区别,名词和动词是通用的,例如‘树’是名词,‘树人’便成了动词,‘树林’便成了形容词。中文没有动词的变化、词尾的变化,动作的时间依靠加添一些表示时间的词来表示。最重要的语法关系是由词的排列次序来表示的,例如‘手背’和‘背手’···中国文字唯一比我们熟悉的文字复杂的方面,是它使集合名词大约有‘40’个“量词”。(个,本,座,件    ---铁按)
      因此,虽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方言和口语,可是全中国人民却用古老的文言文作为统一的“普通话”。
           正如高本漢所说:
                一千年以来,文言文···基本上是一样的。一个中国人一旦掌握了它,他所读的一首诗无论
         是在基督时代,或者公元一千年以后,或者是昨天写的,从语言学观点上看,对他都是一样的。
         不管是什么时代写的,他都能理解并欣赏。···今天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很少能看懂三、四百年前的
         本国文献。···对中国人说来,数千年的文献都能了解;大都是由于他们的文字的这种特殊的
         性质之故。
     的确,这种古老的文字,尽管字义很暧昧,却有一种精炼、简洁和玉琢般的特质,给人的印象是朴素而优雅,简炼而有力,超过人类创造出来的表达思想感情的任何其他工具。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铁木唐按:这些汉学家所说的“中国文字”就是现在所说的繁体字。他们没有一个字提到“中国文字”的复杂在于笔划“繁”!中国文字走向全世界,应该说是从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国年代起。
 
                                                                 铁木唐2015年1月30日——抄了一段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