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所谓的调节情绪暗藏危机——压抑的情绪才是创造力的温床

 MM的小书屋 2015-04-01
李子勋

心理学应该担心的不是情绪鲜明、爱哭爱笑的人,反倒是情绪缺乏或是情绪表达困难的人,情绪的分类不应是文化所标定的正性的或负性的,这种分类的方式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以为情绪是有好坏的,对他人、对世界是麻木的,情绪能量低的人爱的能力也很低,喜好、欲望、冒险精神、探索心、创意也相应很低。情绪被压抑是文化与现实交替反应的结果,是情绪的非自然状态,压抑是唯一对人身心有伤害的情绪。

我们可能对人的情绪有诸多解释,什么是情绪?怎么定义它,什么是好的情绪,什么是坏的情绪,为什么?许多有关心里健康的书,情绪调节的书都把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当成健康的法宝,真是这样吗?快乐的心境、激越的情绪真的能保留住吗?很多情绪调节的书指导大家管理情绪的方式与技术,这些外来的调节技术真的可以让情绪放松吗?我曾在《情绪的自我调节》一文中对当下情绪的疏导模式做了必要的解释,提出不同的调节方式对人体健康暗藏的危害,主张顺应情绪的自然,调节要适可而止。

什么是情绪,正如血液流动是肌体维系活力一样,情绪的自然活动是精神的动力,没有情绪的人是死气沉沉的,心理学应该担心的不是情绪鲜明、爱哭爱笑的人,反倒是情绪缺乏或是情绪表达困难的人,情绪的分类不应是文化所标定的正性的或负性的,这种分类的方式容易给人一种误解,以为情绪是有好坏的,对他人、对世界是麻木的,情绪能量低的人爱的能力也很低,喜好、欲望、冒险精神、探索心、创意也相应很低。人类的情绪原型应看成一种掩藏在生理机制后面的一种生命力。科学可以解释人的神经冲动,但解释不了人的自由决策,追求、信仰、喜欢、宗教情绪类似的东西,在一种特定的创伤下,如植物人,没有意识、没有精神活动,也没有了情绪,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把人的情绪甚至是动物的情绪看成是精神活动的产物呢?

心理学曾把恐惧、焦虑、孤独、敌意、依恋、兴奋、攻击性、欲望、满足看成为分化的原始情绪,因为这些情绪在动物界具有普遍性。这些情绪在被文化分类的时候,都是生命赖以存在的重要能力,由于文化与文明的发展,正如人类发明了社会,也发明了社会化情绪一样,原始的情绪受到文化压抑,情绪不再以无序的、未分类的、本体的形式出现,文明建构了一些美好的情绪,让人类的情绪和人类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物质欲望满足有关。注意这些情绪不是人类本体的,本体情绪与人类的孤独、死亡恐惧、焦虑与饥渴有关。用哲学的话来说,情绪是素材,人们通过文化再认与分类来表达它,再认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产生被文化异化的情绪,(抑郁、嫉妒、丧失、羞耻等),这种情绪是反自然地,实际上情绪在未被分类前是难以描述的一个泥团,情绪现象只是一种能量突起的混杂,多重意义可能,彼此不能分别,正如爱是靠恨来依附,乐是靠悲来承受一样,忿怒地同时也是喜悦,中医说得七情六欲是人的生命现象,情绪是哲学层面的客观存在性,人想把握一些情绪,排斥一些情绪的努力是徒劳地,如果你不想痛苦,唯一可行的做法是你也不想高兴,也绝未曾有过高兴的体验。


人对情绪的觉察力基本在5岁前完成,这是情绪的语言化过程,被识别的情绪已经不是原始情绪本身,而带有明显的价值标定与功能性。当然对情绪的描述仍旧可以是恐惧、焦虑、孤独、依恋、兴奋、攻击性、贪欲、满足,但这个时候,他们的内在赋意已经不同。原始情绪中恐惧针对死亡意识,焦虑针对存在意识,而文化呈现恐惧焦虑是指向不确定与失控感。被感知的情绪具有与现实的互动回复性,不是针对一种意识觉知,而是针对某种具体场景。当然人的情绪会因为社会的复杂化而多样化,只要发明一种情绪描述方式,社会被人觉察到这样的情绪存在,有时候我们也分不清,到底是我们发现了一种情绪,还是发明了它。比如抑郁症,在没有这个词汇前,人对类似情绪的描述是多种多样,人们处理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当我们被训练使用这个词的时候,所有的描述被同一了,治疗也变得单一,相对而言,美好的情绪词汇引发的体验远不如坏情绪强烈,因为在于原始情绪的泥团中,美妙的体验却是肤浅的,不美妙的情绪对心灵的触动比较深刻,我们常常很难回忆起爱情的甜蜜,却对创伤与痛苦久久难忘。

情绪被压抑是文化与现实交替反应的结果,是情绪的非自然状态,压抑是唯一对人身心有伤害的情绪。如果不用心理障碍、人身疾病、精神分裂及反社会、攻击性、酗酒、赌博、吸毒等来出口的话,那么压抑的情绪反而会成为生命的创造力。激情与恒久的坚持,未曾体验过深重压抑、挫败和失落的人,也不可能成为伟大导师、创造者、艺术家与天才。另一方面,抑郁的情绪本来是自然的,它与兴奋同体,当抑郁被展现的时候,兴奋和愉悦在它的外衣掩藏下已经开始蠢蠢欲动了,对抑郁的排斥也会阻断快乐隐藏着的萌动,我们把抑郁看成一种最糟糕的体验,那么她就被钉在耻辱架上,过度关注它的结果会使我们内在情绪能量都幻化为它,一个被标定为抑郁得人,他会无意识藏起它的快乐,只有在梦里,快乐体验会有更多的显现,这也是快乐的人容易做悲伤的梦,抑郁的人常常有高兴的梦的原因。抑郁的自杀不是抑郁造成的,而是我们不接受抑郁,或同时遭受他人太过否定、排斥压制才造成。

相反,没有情绪能力的人反倒是需要帮助的人。为什么有人会过劳死是因为精神(情绪)能量过度消耗,抑郁让人无力,想歇下来,放弃权力、责任放弃追求与苛求,得过且过,抑郁的人彷佛是个婴儿,需要别人来照料,如果用能量来解释生命,那么生命这根蜡烛点得太亮了,生命力就被过渡耗费了,抑郁把生命的蜡烛变得暗淡,让生命能承受阴影,缓慢地展开它美丽的翅膀,可能会飞得更远,更高,这也是为什么伟大的、具有非凡创意的天才的人们具有躁抑症的双向情感特征。在兴奋躁动的时候,他的精神和精力创造这个世界,在创意枯竭的时候,抑郁帮助他们潜伏起来,不至于生命被无端耗竭,我们常看到那些杰出的人,被媒体关注,被应酬包裹,在愉快的生活中变得平庸和乏味,因为只有潜伏与压抑的情绪才是创造力的温床,相对来说,需要警惕的是快乐的情绪,快乐是一个很耗能的过程,快乐易于造成人的疲倦,甚至危机人的心脏。有益的情绪法则是,不让快乐来的那么块,那么频繁,那么持久,笑是要给人增添皱纹的,皱纹象征着衰老,保持低度的愉悦感,一种类似平和的心态,这样没有情绪能力的消耗过渡,也不会有抑郁的心境来造访。

不过当我们变得平和的时候,心神是安全和闲适的,但生命的光辉变得暗淡,想像那种或明或灭的蜡烛,虽然它燃的很长,但谁会喜欢它呢?呵呵,年轻的人在生命能量充足的时候把车开快一些,冒点风险也是生命必须的,不然,老的时候会悲叹自己没有真正生活过。世界上真的不存在只有好的东西,过劳死的人也许就是拒绝平庸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