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偶尔在某“大师”的博文中又看到:流年主要看天干的说法。为什么说又,就是有网友告诉我,在网上持这样观点的人,不是仅此一人;还有经常被网络媒体推荐的“大师”也持有一样的观点。 本来命理八字,也属于一种学术,存在不同的看法也极为正常。况且“流年看重天干”,这样的认识,也不是他们发明的,在古典命学名著《滴天髓》和《李虚中命书》中都有这样的说法。 但是,有人据此打压别人,抬高自己显然不是正派所为。说什么:百人、千人、万人中唯独他才具有易学天赋,就显得太过娇情了。我只想说的是,易学也是一门学问。任何人,只要勤于思考,勇于实践,都可以获得真知灼见。任何人都没有“专利”,不具有垄断地位。 具体就流年到底应该更为看重天干,或是地支?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确定流年的天干,或者地支谁是太岁的问题。我们先还是看看,当今八字易学名家到底是怎样认为的: 邵伟华属于当今易学界,四柱命学的开拓者,他在《四柱基因学》第90页是这样说的:“关于流年天干是太岁,还是流年地支为太岁,一不能靠权威;二不能单凭个人经验;三不能迷信师傅。当然定天干或定地支为太岁,都不是没有道理的。 当初发明干支时,古代以天干作为皇帝的名字,天干为阳为天;地支为阴为地,故天干为太岁。以地支为太岁,也有根据:天干为母,地支为子,子继父之王位,故地支为太岁,这是其一;其二,当时发明以天干论日用,地支纪月用,干为阳,支为阴,故《尔雅-释天》中又有:‘岁阴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证明地支又是论年的标志,又以地支为太岁。所以称天干为太岁或者地支是太岁,各有理论根据。 我在应用中是以地支为太岁的。第一,地支为纪年的标志,第二,天干为苗、地支为根,地支行年,是一年的众杀之主;司四时之令;值月,主一月的生杀大权。天干的旺衰是以地支为标准的。第三,在四柱中,有地支临太岁冲支,支必动,就是说,太岁叫你动,你就动,而流年之干,只有生克之职,无调动之能,因此,说流年地支为太岁,是有道理的。” 当然,这类观点,在李洪成老师的著作中也随处可见,不用再来引用。下面看看曲炜先生的观点:“一般说来,岁君(流年天干)是主此年发生事的外像,对吉凶只起辅助作用;而太岁(流年地支)既主吉凶,也主此年发生事情的起因。因为太岁是主事,主吉凶之神,此年发生的事情的吉凶以流年地支为主去判断,看流年支是不是喜用之神,还是忌神。”(见曲炜《四柱祥真》p198页) 笔者的看法是:到底是以天干为重,或者是以地支为重?关键是看天干和地支谁能发挥出较大的作用。 一般说来,八字中的天干,主要体现出宇宙天体对于人的影响力;而八字中地支代表人们居住的地球对于人们的影响力。而宇宙天干对于人们的影响,首先还是要通过地球这个中间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肯定是地支的作用力更大。所以在八字预测中天干力量再大,地支如果没有根气的话,则视为漂浮。 也正因为这样,沈孝瞻在《子平真诠》才说:“长生禄旺,根之重者也;墓库余气,根之轻者也。得一比肩,不如的支中一墓库,如甲逢未,丙逢戌之类。得两比肩,不如得一余气,如乙逢辰,丁逢未之类。得三比肩,不如得一长生禄刃,如甲逢亥子寅卯之类。” 综上,因为流年地支为太岁,具有调动职能;而且对于八字五行旺衰,影响力更大以及更直接的原因,所以我们说,流年更应该看重地支,而不是天干。而且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从明末清初就开始受到大家公认的一条原则。不知道某大师,怎么突发奇想,说出这等不如门类的话。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更为看重流年地支,但是,也不可忽略天干对于命局和大运的影响。因为天干为岁君,具有生克职能。流年天干的层次和地位又高,就更加不能忽略。 也就是说,当流年天干可以生助原局、大运天干的喜用之神,或者冲克原局、大运天干的忌神、仇神;同样会有体现出相应方面的喜事来;反之,流年天干生助了原局忌神、仇神;或者冲克了原局、大运的喜神、用神的,同样会体现出相应方面的灾祸。 另外,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流年天干和地支,是一种共生体,天干的力量旺衰的评定更为重要。这种评定,自然是建立在流年天干与地支的是生是克、地支透干与否,天干通根与否,天干在地支是否得气的基础之上的。所以需要仔细甄别。 即使如此,也不能否定流年地支具有决定性的,主导性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我们还是举出两个实例来,以增强大家的认识。 比如,乾造:丙午、戊戌、乙卯、丁丑。这个八字,喜用自然是水木、忌神则为官杀、财星、和食伤。按照某大师的观点,辛卯年因为流年天干为辛,那就是不吉利的一年。但是,我告诉大家的是,辛卯年日主是人生中最好的年份。这年人家发达了,在内陆,一年赚了上百万。 再比如,乾造:癸卯、辛酉、辛巳、甲午。这个八字第一用神为木;火、水均为喜神、忌神则为印星土、比劫金。少年行运庚申、78年戊午,按照谋大师的观点,这年肯定不好,因为忌神印星在流年午中得刃。但是我告诉大家的是,这年命主在当年以全区第一名的成绩,应届考上了省内重点中专。那个时候,初中读中专的难度,丝毫不会低于现在升上重点大学的比列。 诸如此类的案例很多、很多;所以,笔者认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来看,流年注重天干的说法,只能是个别人,抱残守缺的一种看法而已,不值得批驳;对于这种说法,笔者只能付诸一笑了之。为什么要讲这些观点讲出来,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易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学易要懂得变通,更不克人云亦云,食古不化。不然则容易走进歧途。 ————————————————————————————————— 本博所有文章均属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文章来源,否则视为侵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