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考历史-考点精讲-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及不同阶段内涵

 许愿真 2015-04-02

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起源(智者运动)→形成(文艺复兴)→发展(宗教改革)→高峰(启蒙运动)4个历史阶段;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也历经了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同内涵。

  1.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他们反对迷信,提倡怀疑,强调人的价值和决定作用,成为人文主义的源头。苏格拉底更加注重人的伦理道德和知识,主张“认识你自己”,把哲学发展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

  3.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提倡个人宗教信仰自由。

  4.启蒙思想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

  真题训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 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材料三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14分)

  深度解析:

  本题第一小问紧扣“社会历史条件”,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发生的经济、政治条件方面进行说明;

  第二小问根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回忆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内涵,归纳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本题答案:

  社会历史条件: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

  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基本观点及共同精神: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人文主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