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西万载90岁老人义务为86位无名烈士守墓65载

 诗意秋天珍藏馆 2015-04-05

4月3日清晨,白色的薄雾缓缓地漫上了万载县茭湖乡上峰村的山坡,散成一片轻柔的薄纱,飘飘忽忽地笼罩着整个山村。朦朦胧胧中,90岁老人凌高寿正和儿子一起,清扫着村外山坡上两卒埋葬了85名无名烈士遗骨的大墓。   

义务守墓65年后,凌高寿决定将看护烈士墓的工作交给下一代。

凌高寿老人(右三)向儿子(右四)和前来祭扫的村民们讲述无名烈士墓的历史。

◎90岁老人义务守墓65年

凌高寿的身板和他的名字一样矫健有力,说起话来也十分硬朗。他抹去墓碑上的灰尘,点上香蜡纸钱,口中絮絮地说道:“这两座大墓,我已经守了整整65个年头。”

82年前的清明前后,一场史称为“株木大捷”的战争在此拉开帷幕。在此次战斗中,我军一批重伤员被送到位于上峰村的战地医院疗伤,不幸的是,有86人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当地群众含泪埋葬了烈士的遗体。当时年仅8岁的凌高寿,目睹了这悲壮的场面。

1950年,凌高寿决定为这些无名烈士义务守墓。这一守就是65年。在他的精神感染下,2003年清明节前,万载县茭湖乡东江、上峰两村的退休干部彭荷生、杨艳华、宋甫云、李盛春等10位老人,自发捐款1000余元,请来工匠,买来花岗石、水泥等材料,分别为上峰村的槽上、北岭两处的86位无名烈士的坟地立碑,以示纪念。

◎守墓接力棒传给儿子

“由于家里离墓地道路崎岖,去年清明扫墓时,我父亲身体就有些吃不消了,今年便把守墓的责任交给了我。”凌高寿的儿子凌端清告诉记者。

接过父亲的接力棒后,凌端清把这份责任看得尤为重要。他告诉记者,“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经常跟我说战争年代的残酷和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所以,比起这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我们所做的并不算什么。”

如今,“守墓人”这个身份,已经成了凌端清他们家庭的传承和责任,他们下一步还想逐一为这些无名烈士寻根。

文/图邓龙华江南都市报记者袁晓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