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壁画墓是中国古代墓葬史上的一个亮点,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下八里村的“张世卿家族墓群”是其中代表之一。因为经常到宣化古城的原因,这里先后去过三次,两次亲身下到张世卿墓室中去探幽。游记博文这是第二次整理了,配上新拍摄的图片,增加一些专业资料,让感兴趣的朋友们有个更完整的了解。 虽然这里是全国文保单位,被列入1993年的十大考古发现,以及铭刻到中华世纪坛262米青铜甬道上,在高速公路上也清晰的标注了景点指引,但实际开发和保护并不理想。 目前下八里辽墓群包括两个区域,I区以张世卿墓为代表,共十三座古墓,除M4为韩师训墓外,其余应均为张氏家族成员墓。II区有两座古墓。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一份完整的位置示意图,2014年与2015年两版景区介绍中,也是不完整的。
【 辽墓 I 区】 古墓群的地上建筑均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考古挖掘后在墓室上方堆砌了水泥坟丘,以及配有大理石标志牌。 M1张世卿与M10张匡正的两座墓室曾经开放参观,但对壁画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张匡正墓早期没有被盗和被水淹,出土壁画质量较好,开放后湿度温度灰尘等影响因素很多,目前已关闭参观。也就是说目前只有张世卿墓室对游客开放,参观门票50元,相对其他景区是不便宜的,但也的确是原汁原味的古墓。
查阅一些资料,对于已发现的张氏家族墓的成员关系尚没有统一观点,其中一个分析推测是:
(红色文字是没有定论的) 张匡正(M10)——张文纪(M6)——张世本(M3) ——张文震(M9)——张世卿(M1) ——张文藻(M7)——张世古(M5)——张恭诱(M2) 下图中的两座房屋建筑,较近的是M10张匡正墓、较远处的是M1张世卿墓。
拍摄各古墓的介绍铭牌,一些坟丘前是没有安置的,不知道什么原因。 (缺M4、M8、M12)
对于上述辽墓的发现和考古挖掘记录,找到了至1993年以前的几段。 (1)1971年,下八里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发现的是辽代监察御史、国子临祭酒张世卿墓。墓室早年被盗过,正值文革期间,墓室又遭到了发现者的肆意破坏,但仍出土了74件珍贵文物,发现了重要的天文图和散乐图等大量壁画,被编为M1号墓。当时虽然作了相关报到,却没有引起太多重视。 (2)1989年3月,文物管理所接到报告下八里村民在浇地时发现2处古墓(M2、M3)。当即赶到现场,确定这是两座辽代砖室墓,同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重要的发现,马上采取了保护措施。由张家口市文物管理处和宣化区文物管理所组成的考古队,开始了抢救发掘工作。 (3)1990年10月,在下八里村民赵晓武院子内又发现辽代韩师训墓,该墓在张世卿墓西南140米处。是一座前室呈长方形,后室为六角形的双室砖券墓,编号M4。这座墓早年被盗,破坏较大,后室墓顶全部坍塌,壁画也有部分脱落,但仍出土了随葬品27件,壁画中的出行图、散乐图、弹唱图、备经图生动精美,显示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 (4)1993年4月初,在张世卿墓附近,浇地时又发现2座古墓葬。市文物处组成考古队开始了发掘工作。编号为M5、M6的2座墓葬都是双室,前室都是长方形,M5后室呈六角形,M6后室呈八角形。
此外,在进入古墓群I区的院内,右侧有两座石棺,标注为M13张时中墓(金代墓葬)。 2006年,在下八里辽墓治水现场工程过程中,发现有石板和陶罐。经过一周多的抢救性清理,认定该墓葬是一座金代竖穴土圹石棺墓,墓室东西长2米,南北长1.67米,墓室底部距地表5.1米。石棺东西北三面用石板围合,上用青石板覆盖,石板之上又用大石块进行填压。出土器物有陶罐,木质棺箱,墓志。墓主人为金代西京路盐史张时中,字履道,进士出身,下葬于金代大定二十六年,享年五十九岁。木质棺箱内盛放有他和其妻刘氏骨灰。棺箱内淤土严重,棺箱外南北东三面为墨书印度梵文,西面为墨书汉文。
【 辽墓 II 区】 下八里辽墓II区,只是一个封闭的大院,透过铁门观察,古墓应该在右前方土台上,没有开放参观。 1998年9月8日,下八里村民张有恒匆匆赶到文物管理所,报告在张世卿墓西北约500米处取土时发现一处古墓,为了保密又将墓门掩埋。现场勘察又发现一处古墓,2座墓葬都属于辽代大型石室墓。编号为II区M1、M2。
【 亲探张世卿墓室】 回到张世卿墓,这座墓是整个区域最早发现的。在宣化博物馆中展出有考古挖掘现场的照片,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墓的整体建筑情况。
张世卿,辽代归化州(今宣化)清河郡人,汉族,地方绅士。辽代大安年间宣化遭灾,饿死者无数。他拿出谷物2500担,以解灾民之难。为此,皇帝特授其创业右班殿直,之后又累升到银青崇禄大夫、监察御史、支骑尉等官职。死后葬于宣化城西下八里辽墓群中。其子张恭谦任辽国枢密院留承,并与耶律氏通婚。是辽代“以汉治汉”、“辽汉亲善”的一个范例。 张世卿墓为前、后方形又墓室,由墓道、墓门、前室、甬道和后室五部分组成,墓室内部做出仿木砖雕柱子,柱子上承普柏方和澜额,再上为斗拱,到此开始收砌成穹隆顶。
示意图中的墓道就是参观通道,由地面沿台阶走下去,并非当年的实际建筑。
古墓的墓室总是显得十分神秘和几分恐怖,特别是当你一个人驻足其中的时候,冥想一下《盗墓笔记》、《鬼吹灯》这些小说的描写,有没有张起灵的感觉呢。 走入张世卿墓室,也就进入了一个绘画的展厅,跟着照片看一看吧!
外室南侧入口处的侍卫画像
前室东壁绘散乐图,图中的乐队由12人组成,分别演奏笙、腰鼓、大鼓、拍板、琵琶、横笛,还有一舞者在翩翩起舞,表现了墓主人生前歌舞娱乐的情景。
墓的前室西壁绘有一幅出行图,图中绘一白马,白马头小身体健硕,马的前后共站5人,分别是驭者、持伞人、持帽人、持衣人和顶盘人,反映了墓主人准备出行时的隆重场面。
前室的北侧是进入墓内室的入口,左右墙上又绘画一对侍卫 进入内室,在北壁绘有一扇双凤门,门两侧是持杖门吏。双凤门的一处有明显的盗洞破坏,推测是盗墓者怀疑在双凤门后还有暗室,故查看而破坏的。
张世卿生前笃信佛教,在死后依西天荼毗礼火化人殓。在墓的后室北面砌有一个棺台,棺台上置柏木棺箱,棺箱外墨书梵汉两种经文。棺内葬木雕偶像,偶像内是死者的骨灰。在棺前摆放着各种随葬品。古人视死如生,所以墓葬中除了随葬木俑(侍者)、各类器皿和各种食物之外,还要为死者安排一个类似生前的生活环境,这个环境正是用壁画来表现的。下图是保存于宣化博物馆的张世卿骨灰木偶刻制仿真人像。 东壁绘备装图和备经图,备经图中绘3人,衣装不同,表情各异,图中绘一朱红色长桌,桌上放着《金钢经》和《常清净经》,反映了墓主人日常咏经礼佛的情况。备经图中绘制的一白色香炉,似为银质,莲花座,长柄弯曲,造型美观,考古专家认为现国内无存,仅美国博物馆存有一件。
内室西壁绘妇人启门图、温酒图、备装图。
南壁有两幅壁画,右边是温酒图,左边绘有两个男子,一人双手持钵,钵内盛有骰子,另一人捧着黑色的箱子,推测箱内可能是赌具。
后室的墓顶中央悬铜镜一面,镜周画莲花,莲花外绘淡蓝色的苍穹。苍穹之上绘有中国传统的记星法案二十八宿,二十八宿之外又绘有黄道十二宫。后室天文图下面绘有中国传统的建筑构件斗拱、柱子,用以表示墓主人的生活空间。
黄道十二宫起源于西方的古巴比伦,绘西方的记星法并以中国人的理解方式与中国传统的记星法结合在一起,这在中国还是首次发现,这幅著名的中西合璧的天文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天文的重要资料,它反映了11世纪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盛况。张世卿墓中的天文图现为我国高校天文学专业必修课的重要内容。 在星象图的的一侧有一处盗洞,就是当年盗墓者下到墓室时留下的。
张世卿墓的壁画共绘各种人物39人,女性大都身穿短襦、长裙,神态安详,面容妩媚,梳着契丹族的发式。男性面部表情庄重严肃,有汉人装束,有契丹人的装束,反映了辽代民族的大融合。他们或站、或蹲、或走,有的在沉思,有的在凝视,有的在低语,共同组成了墓主人的日常生活场面,从清晨备装到饮酒备宴,从茶道艺术到歌舞升平,从咏经礼佛到博彩娱乐,从家居生活到外出旅行,无所不有,丰富多彩,看着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我们好像离墓主人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