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中风”

 红旗手666 2015-04-06
一、坏死期

    病初6小时内,肉眼尚见不到明显病变。8--48小时后缺血中心部位发生软化(梗死),脑组织肿胀变软,脑沟变窄,脑回扁平、脑灰白质界线不清。如病变范围大,脑组织高度肿胀时可向对侧移位甚至形成脑疝。镜下结构不清,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变,毛细血管轻度扩张,周围可见液体和红细胞渗出。

二、软化期

    7--14天后病变组织开始液化和变软,神经细胞消失,吞噬细胞大量出现,星形细胞增生。

三、恢复期

    3--4周后软化和坏死组织被吞噬和清除,胶质细胞增生的软化灶形成瘢痕,大的形成囊腔,称中风囊。修复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1--2年或更长时间。

    大多数脑血栓形成呈上述病理改变称白色梗死;少数梗塞区特别是近皮质部位,由于血管丰富再灌注时可继发出血,呈现出血性梗死称红色梗死。
   
【临床表现】

    常见于50岁以上和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老年人,多在睡眠中或休息时或血压偏低时发病,病情进展较缓慢,常有头昏、眩晕、一侧肢体麻木、力弱等前躯症状。神志大多清楚,局灶症状较全脑症状明显。

一、 临床类型

依据其发病快慢和病程特点分为:

1.可逆型 病人脑缺血症状超过24小时,常伴有脑梗死存在,但尚未导致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害,或因侧支循环代偿及时而完善,或栓子溶解,病人的症状和体征一般在24--72小时内恢复, 最长可持续3周而完全缓解和不留后遗症。实际上是一种较轻的脑梗死,又称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

2.进展型 局灶性脑缺血症状和体征由轻变重,迅速进展,持续6小时至数天直到病人完全偏瘫和意识障碍。如起病2周后症状和体征仍缓慢进展,类似颅内占位性病变,又称肿瘤型。常与全身或局部因素所致的脑灌注血流量减少,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血栓向近心端逐渐扩展等有关。

3.完全型 起病突然,病情在6小时内即达到高峰,如颈内动脉或中动脉主干等较大动脉的急性血栓。常为完全性偏瘫,伴癫痫发作,有意识障碍或很快进入昏迷,或出现病灶侧颞叶钩回疝,又称暴发型(约占30%)。

4.普通型 占大多数,局灶性症状多在数小时或3--5天内达高峰,以后不再发展。如侧支循环建立较好,梗死区周围水肿消退,症状可渐减轻。

二、 不同动脉闭塞时的临床症状

1.颈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⑴颈内动脉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颈总动脉分*和颈动脉管外口处最常见。可见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同向偏盲(三偏)症状和精神症状,以及病灶侧的Horner征和视网膜动脉压力下降。颈动脉有触痛和呈条索状,搏动减弱或消失,并可闻到血管杂音。主侧病变尚可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失读、失写、失认及失用。如出现病灶侧黑矇或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伴对侧偏瘫者,称黑矇性交*性麻痹,为颈内动脉血栓形成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如侧支循环良好或建立及时,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颈动脉超声波、MRA或DSA检查可明显显示颈动脉狭窄或闭塞。

⑵大脑中动脉 最为多见。主干闭塞时可有三偏症状,主侧半球病变时还有失语。大脑中动脉表浅分支的前中央动脉闭塞时,可有对侧中枢性面、舌瘫,主侧半球受累时可出现运动性失语。中央动脉闭塞时可有上肢单瘫或不完全性偏瘫和轻度感觉障碍。顶后、角回或颞后动脉闭塞时可出现对侧皮层感觉丧失,病变对侧同向偏盲或同向上象限性盲,主侧半球病变时有感觉性失语和失用。豆纹动脉外侧支闭塞时可有对侧偏瘫。

⑶大脑前动脉 由于前交通动脉提供侧支循环,近端闭塞时可无症状。周围支受累时,常侵犯额叶内侧面,瘫痪以下肢为重,可伴有下肢的皮层性感觉障碍及排尿障碍。深穿支阻塞可影响内囊前支供血,常出现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上肢轻瘫。双侧大脑前动脉闭塞时,可出现淡漠、欣快等精神症状和双侧脑性偏瘫。

2.椎-基底动脉血栓形成

⑴小脑后下动脉(Wallenberg综合征) 因延髓背外侧部梗死,引发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及Horner征,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躯体、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⑵基底动脉主干(闭锁综合征) 可导致以桥脑基底部损伤为主的一种脑干血管病,病人意识清晰,除保留眼球垂直、内收运动功能外,其它头颈、眼和四肢的自主运动功能全部丧失,不能吞咽、言语和活动四肢,仅能借眼球的垂直运动来表示自己的意思,和与外界发生联系。

⑶基底动脉尖(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可导致以中脑损害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常伴有丘脑、间脑以及枕、颞叶等处缺血性损害。呈卒中样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不清、眼内外肌麻痹、偏瘫、偏盲和头颅CT或MRI检查提示有丘脑及枕、颞叶部的新鲜梗死灶,眼内外肌麻痹症状为本病主要而必备的临床表现。

⑷大脑后动脉 表现为枕叶综合征。以偏盲和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矇)等多见,此外还可有体像障碍、失认及失用等。如侵及深穿支,还可伴有偏身感觉障碍或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的丘脑综合症。

⑸基底动脉脑桥分支 可分别出现下列综合症:

①桥脑旁下中综合症(Fovill综合征) 病灶侧眼球外展不能,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偏瘫。

②桥脑腹外侧综合症(Millard-Gubler综合征) 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外直肌麻痹,病灶对侧偏瘫,或有双眼向病灶侧同向斜视不能。

③桥脑背盖综合症(Raymond-Cestan综合征) 病灶侧肢体有不自主运动及小脑体征,对侧肢体轻瘫及感觉障碍,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不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