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的临床诊治思路

 昵称22342263 2015-04-07

来源:全科医学论坛


病历简介


患者,女,69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2小时”就诊。患者于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呈持续性,伴有恶心呕吐,呕吐3次胃内容物,转头活动后加重,无头痛,无耳鸣,无意识障碍,无四肢抽搐,当时未给予特殊处理,急呼120收入院。现症见:头晕伴恶心、呕吐,头晕,伴行走不稳、踩棉花感,伴头枕部、颈项部板滞酸胀,活动不利,无意识障碍,无复视,无一过性眼黑,无恶心呕吐,无耳鸣及听力下降,无言语不清,无吞咽困难,无饮水呛咳,无跌倒,四肢乏力、麻木,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等,精神一般,睡眠可,患者自发病以来,未进饮食。平素自觉乏力,活动后加重,蹲下起来有时出现眼前发黑。但无类似眩晕发作病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T35.6℃,P80次/min,R20次/min,BP200/100mmHg。发育正常,体型偏瘦,意识清楚,检查合作,病床推入病房。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0次/分,搏动有力,节律整齐,无奇脉、交替脉,血管弹性正常。腹部无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及蠕动波。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肝区及双肾区无叩击痛,无振水音,无血管杂音。双下肢无凹陷性水肿。舌淡暗,有瘀斑苔薄白。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晰,言语表达流利,智力正常,眼球各方向运动正常,无复视,无眼球震颤,瞳孔同大,直径0.25cm,等圆,对光反应存在。无面瘫、舌瘫及偏瘫,颈软,克布氏征阴性。颅神经查体阴性。四肢肌力IV级,肌张力、腱反射、深浅感觉对称性正常。生理反射存在,双侧病理征阴性。反击征阴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转颈征阳性,霍夫曼征(+)。


辅助检查:生化:甘油三酯1.82mmol/L↑,总胆固醇6.32mmol/L,余均正常。颅脑CT:①双侧基底节区多发腔隙灶;②双侧反射冠区稍低密度灶,符合缺血性脱髓鞘CT表现。颅脑+颈椎MRI:①多发缺血性脱髓鞘;②多发脑软化灶;③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后纵韧带及黄韧带肥厚至颈3/4、4/5水平双侧椎间孔狭窄);④颈椎间盘突出(颈5/6)。


诊断


西医诊断:1.后循环缺血;2.颈椎病椎动脉型;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4.脑梗死;5.胆囊切除术后。


中医诊断:眩晕(气虚血瘀)。


中医分析:四诊合参,本病当属中医学“眩晕”范畴,辩证属“气虚血瘀”。患者年老体虚,气血相对不足,而见四肢乏力、麻木,气虚,运行无力,而致血瘀,不能濡养头窍,故头晕。舌淡暗偏紫,有瘀斑,脉细缓属气虚血瘀之舌脉征。


鉴别诊断


(1)颅内出血:多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高血压病史提示脑出血,该患者行CT检查可排除此病。(2)脑梗死:常安静或睡眠中发病,局灶性体征多在发病后10余小时或1~2天达到高峰,患者意识清楚或有轻度意识障碍,该患者无明显局灶体征,颅脑MR检查排除此病。


治疗


西医治疗:鉴于患者有颈椎退行性变伴有椎间孔狭窄,请骨科会诊有无外科手术指征,骨科会诊后认为患者无手术指征,建议内科保守治疗。嘱患者注意身体姿势,给予应用拜阿司匹林100mg,西比灵5mg,培他定500ml,血塞通400mg。


中医治疗:口服正天丸6g,每日3次以活血养血、通络止痛,以及降血压等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减轻,停西比灵、培他啶,续予血栓通静滴、正天丸等对症支持治疗。


随访


1周后症状明显好转,患者出院,予出院带药(正天丸),嘱患者继续院外服药,不适随诊。


专家点评


眩晕患者如何接诊? 眩晕病的诊疗,详细的病史的采集非常重要。病史采集主要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患者的年龄,性别;首次发作情况,每次头晕或眩晕持续的时间、加重或诱发因素,单次还是多次发作,既住病史(一定要重点关注耳部病史),血管病危险因素,偏头痛病史,其他如服药情况、睡眠情况(抑郁、焦虑量表评分)。


病史采集后是体格检查。眩晕病人的体格检查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包括一般体格检查、耳部(听力、前庭)体格检查,平衡功能检查等。有一句话相当地形象,即“眼睛不仅仅是心灵的窗户,也是眩晕诊断的窗户”。看眼睛看什么呢?看的是眼球的移动特点。根据眼球的活动及眼震的特点,我们就可以分辨出是中枢性眩晕还是周围性眩晕,还可以进一步定位、定性。那么后续的客观检查就可以针对性选择,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检查了。眼球的运动检查主要有:甩头试验、Dix-Hallpike 试验、前庭眼动试验(固视、扫视、平滑跟踪、VOR抑制)等。平衡功能检查有Romberg/加强Romberg试验,原地踏步试验等。


辅助检查部分:并不是所有的眩晕患者都需要做颅脑CT/MRI、颈椎MRI检查,而是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客观检查,其中以内耳前庭的检查为主,因为大部分眩晕与内耳疾病相关。


治疗及随访:本例患者眩晕突然发作,既往有脑梗死、高血压病史,因此首先要排除的是后循环急性缺血性疾病。后循环急性梗死出现孤立性眩晕的病例较少见。主要是因为后循环供血区如脑干、小脑,体积小而组织构结紧密相邻,缺血除了影响中枢前庭系统外,还会导致周围其它如面神经枢、周围支(颅内段),椎体束、动眼神经核等,而伴随一系列的定位症状与体征。入院时发病仅2小时,此时的影像学检查不足以排除脑梗死,其后的复查至关重要!排除梗死后我可以可以后循环缺血诊治,可能与颈椎病(椎动脉型)有直接关系。在治疗上给予改善循环、正天丸祛风通络,取得满意疗效,可以说是一例成功病例。但对于本患者,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是最重要的。因此在出院带药及随访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