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玉石界关于中国玉文化的起源一直存在争议。笔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并且翻阅大量史书从而论证,从史前文明到新中国成立,中国玉文化走过约万年,在2006年前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巫玉——王玉——民玉。 以玉神器为主体的巫玉阶段长达6000年。在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五大用玉产地并加启用。在全国、甚至整个欧亚大陆逐渐形成了运输玉石的通道——“玉石之路”,源源不断地将玉石输送至欧亚各地,进而形成了“巫——神——玉”的整合模式,为华夏文明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此时的玉作为祀神之灵物,被赋予了神秘的力量。人们认为,玉是天地之圣物,是精灵的化身。她能惊天地、泣鬼神,代表了一种神奇的魅力。在迷信空气浓厚的远古,玉是至高无上、不可亵渎的崇拜对象,能与玉相提并论的,在人间唯巫唯王,在阴间唯鬼唯神。在先民的意识中,巫是神灵意志的表达者,而玉又是神灵风貌的体现。“巫——玉——神”三位一体相互依存的关系是原始社会中神权政治的集中表现。当后来神权政治走向消沉,王权政治抬头的时候,“巫、玉、神”三位一体又走向了“王、玉、神”三位一体。 大禹建立统一的王权国家后,人们开始步入文明社会。王以圭璧为“六瑞”,以标志身份的尊贵,又以“六器”为祭祀天地四方神灵的器物。“六瑞”、“六器”构成了王权的主脉。王玉之于巫玉,不同处在于以人本主义取代了神本主义,进而为巩固和扩大“王权”服务。甚至秦汉出现“帝王玉”后又延续了两千多年。王玉时期,各朝各代雕琢了大量礼制玉器和生活用玉,其中尤以清乾隆玉器为典型代表。乾隆对玉的痴迷和爱好,是历史上任何一个皇帝都无法比拟的。他一生收藏玉器无数,仅故宫藏他御览过的玉器,就达数万件之多。 “王玉”时期儒家关于玉的理论逐渐系统化,“三礼玉论”作为王权统治的理论工具被融入典章制度。孔子、许慎赋予玉“十一德”、“五德”,君子“比德以玉”,玉成为君子自身德行修养的最好参照物。民玉孕育于王玉,它是庶民大面积使用玉器的时期。这个时期,玉器的制作手法更加贴近民间生活。 随着辛亥革命的结束和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玉文化的发展逐渐处于停滞不前的窘境,这也是中国玉文化在时代延伸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数年前在南京,玉石界一位新秀主张将中国玉文化划分为中国古代玉文化和中国现代玉文化,中国现代玉文化是中国古代玉文化的时代延伸。过去的一万年中,中国古代玉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基本上都是经过人工雕琢的玉器。而现在资源匮乏,尤其是和田籽玉,更是逐年减少,保护资源刻不容缓。以“美玉不琢”为核心理念的现代玉文化是结合时代特征所提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观点。 |
|
来自: 剪刀土豆汇 > 《玉文化与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