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中的体育运动】 NJ:夏木 千寻

 高山仙人掌 2015-04-12

蹴鞠

宋代诗人陆游《晚春感事》一诗中,写了他少年时在咸阳观看蹴鞠比赛的情景。诗曰: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雪只焚香。”更有明代翰林院修撰史官钱福,曾写了一首题为《蹴鞠》的诗,写的是女子足球比赛的场面。诗曰: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蹴踘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故都临淄,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和”与“中庸”,多数情况下的社会文化心理是重“文治”而轻“武功”。人们推崇谦谦君子的温文尔雅,鄙薄孔武之士的争强好胜。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蹴踘由对抗性比赛逐步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蹴鞠之戏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了现代意义的足球,具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




角抵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观看了一场朝廷为提高士兵的武艺而举行的“角抵”比赛后,写了一首题为《角抵诗》的七言诗。诗曰: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

角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竞技类活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斗的角抵便逐渐兴盛起来。汉代,民间出现了一种由蚩尤戏发展而成的两个人在公开场合表演的竞技活动,已经具有后来摔跤运动的基本特色,并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70年代,山东省临沂市金雀山汉墓出土的汉代帛画,画面上所出现的两个角抵者皆手臂大张,怒目圆视,作跃跃欲扑之状。画面左侧有一旁观者,拱袖而肃立,当为角抵者的裁判。晋代角抵出现了另一名称相扑。到了唐代,相扑、角抵二名称并行,其特点还是赛力性的竞技,且多在军中进行。后传入日本。



捶丸

宋朝有诗云:城间小儿喜捶丸,一棒拱击落青毡。纵令相隔云山路,曲折轻巧入窝圆。

中国在宋朝已出现捶丸运动。当时最爱捶丸小白球的帝王当属宋徽宗和金章宗,两人时常深求古人之宜制,而益致其精也,并以古为师,让球技精益求精。难怪元朝人还撰有《捶丸经》专著,并认为捶丸球戏历史悠久,乃古战国之遗策也。该书内容从捶丸场地到比赛规则以及挥杖要领等一应俱全,使现代人不得不思索中国古代的捶丸运动与现代高尔夫球的鼻祖关系。现存国家博物馆的《仕女步打球图》、《童子球戏图》等文物画面,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普及捶丸运动的演变发展。捶丸运动一直延续到明代还非常火爆。清廷入关后,捶丸逐渐失传。

这种运动类似于现代的高尔夫,是高尔夫中国起源说的依据。

请点击“阅读原文”,收听本期节目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