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削梧为琴 绳丝为弦----今虞琴弦

 风歌一曲 2015-04-12
削梧为琴 <wbr> <wbr>绳丝为弦----今虞琴弦

六十多年前绝处逢生的古琴丝弦,如今再度徘徊在失传的边缘。目前全国精于制作古琴丝弦的仅潘国辉一人,而即将退休的他身边尚无传人,随着退休之日的临近,潘国辉越来越忧心忡忡,因为目前全国仅他一人精通古琴丝弦制作工艺,而他身边至今没有一个能够承前启后的徒弟。

古琴乃世界文化中最古老之弹拨乐器,主要由弦与木质共鸣器发音,至今已有四千年之历史。丝弦古琴源远流长,秦汉即有“削梧为琴,绳丝为弦”之说。潘师傅告诉记者,抗战期间,古琴丝弦一度销声匿迹,琴家缦友苦觅不得。在吴景略、庄剑丞等琴家的鼎力相助之下,苏州弦工方裕庭依据琴书上所载传统造弦方法加以研制,才恢复生产古琴丝弦,韵长意深的丝弦古琴得以绝处逢生。其后几十年,方裕庭是全国惟一的古琴丝弦生产者。1961年潘国辉师从方裕庭,开始制作古琴丝弦。可是,好景不长。十年动乱,古琴丝弦被迫停产,直至1978年重起炉灶。

古琴丝弦可谓命运多舛。现在苏州民族乐器一厂工作的潘国辉,万万没有料到,师傅苦心挖掘、来之非易的丝弦工艺,在历经六十余年的风雨之后,如今到他手里再次面临着失传之险。潘师傅说,他曾打算收徒传艺,但他现在每月收入700多元,这样微薄的薪水能让年轻一代安心学艺吗?而且,古琴丝弦市场低迷。全国仅苏州还在维持生产,而苏州民族乐器一厂惟独他一人能娴熟地精制古琴丝弦。虽然出自潘师傅之手的古琴丝弦名扬海外,但每年销量区区二百来副,利润微薄。

据了解,追慕前人遗韵的海外缦友,大多珍视丝弦古琴,因为钢弦古琴会衍生出金属噪音,且金属之声过重,余音太长,难以彰显古琴“清丽而静、和润而远”之原味原韵。然而,大陆操钢弦琴者居多,相当部分年轻琴友不谙丝弦弹琴。为此,苏州科技学院吴声琴学研究所最近联合北京、南京等地的琴友,向潘师傅定制了二百副丝弦,意欲在琴界推广丝弦古琴,为古琴丝弦寻觅生机,但终究势单力薄。

丝弦与钢弦重要的差别是钢弦解决不了丝弦特有的音色问题。用丝弦弹琴所产生的韵味,是古琴独一无二的风格,少了这种风格,古琴的个性就会大打折扣。正如琴家吴文光先生所说:“丝弦之美,在其柔韧而长,润泽而宽,清丽而圆,别有一种戛玉之趣、怀古之思”(见《太古琴弦序》)。           

选择丝弦的六大理由:
1、独特:音色沧桑厚重,钢丝尼龙弦无可比拟。
2、优雅:古朴幽雅韵味十足,传统琴人偏爱。
3、耐用:反复使用多次後才需更换。
4、无害:不会损坏乐器,不会刮掉漆。
5、上弦:与钢丝尼龙弦相比上弦容易。
6、环保:天然可降解,可再生资源。可保存几个世纪。

当然丝弦也有其缺点,看个人如何取舍,缺点是不稳定:
1、容易因为温度、湿度的变化而跑音,每次弹琴前需要重新调弦。(丝弦张力大,一般新弦上2-4次方可)
2、易断弦(我每次弹琴后是把4弦和7弦松掉,因为这两根弦长时间紧绷容易断,如果不放心可以将4、5、
   6、7弦都松掉,我这样松掉使用了将近1年,没有断过弦)。
3、音量小:需要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听到琴声。所以不利于演奏。
4、开销大:絲絃较贵,相当于几套钢丝尼龙弦的价格,而且经常断货缺货。


削梧为琴 <wbr> <wbr>绳丝为弦----今虞琴弦

削梧为琴 <wbr> <wbr>绳丝为弦----今虞琴弦

削梧为琴 <wbr> <wbr>绳丝为弦----今虞琴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