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股市狂欢时需听听市场的乌鸦嘴

 藏经馆666 2015-04-12




转载股市狂欢时需听听市场的乌鸦嘴

对股民而言,股灾是可以要人命的,所以才要投资需谨慎。然而,大把赚钱的牛市狂欢往往迷人“钱途”不知返。

最近股市风劲云高,有连大象也要飞起来的气势。看多还是看空,这是一个问题。但如果把眼光往回看远点,股市的频繁涨跌是有悠久历史的。善于财经报道的彭博新闻社自从1990年开始汇总相关数据以来,上证综指共出现大大小小50多次牛市和熊市。所谓“牛市”、“熊市”,这里是指股指从最近一次的低谷或峰值上涨或下跌20%。不过,请问没有涨落,哪有盈亏?

而且,这地球上自打有了股市,涨跌就是这金钱场子里最频繁、最正常的现象。早在1720年的欧洲,就曾发生对一家特许公司“南海公司”股票的疯狂炒作,半年内股价从120英镑飙至1000英镑,随后暴跌导致政府信用丧尽,数千股民血本无归。最知名的股灾发生在1929年10月28日黑色星期四,纽约道—琼斯股票指数下跌了89%,并拉开了经济大萧条的洪闸。那一次股灾是20世纪最严重的金融事件之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损失上亿美元,导致全球迅速陷入萧条。这是工业国所经历过的最长和最严重的经济衰退。随之而来的失业、贫困和战争的阴影给世界留下记忆的创伤。时至1987年10月,道—琼斯指数暴泻508点,“黑色星期一”的股灾蔓延全球。随后在1997年7月、2001年9月以及2008年9月发生的股市暴跌,都对地区和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冲击。

对股民而言,股灾是可以要人命的,所以才要投资需谨慎。然而,大把赚钱的牛市狂欢往往迷人“钱途”不知返。所以美国前财长尼古拉斯·布雷迪说,永远不会出现一个指南或者教科书,告诉人们如何理性地从股市的狂欢中脱身于灾难前夕。股市永远是动态变化的,每一次的历史教训都不足以给出经验,让人们趋利避害。

1929年的华尔街股灾,当时有一位证券公司的经纪人斯坦利·希夫,他这样回忆道:“ 你顺便去理个发,理发师都会向你透露点股票消息。擦鞋匠也炒股,因为要求的保证金非常低。刚从欧洲来的移民和阔绰的海外投资者都确信这个国家是个充满机会、用黄金铺路的地方。他们扫了一眼我们的股市就断定,一夜暴富不再是做梦。狂热的投机到了最恶劣的地步,所有人都被传染上了。”

后来人们用“傻子”理论来形容这种情形,它有两重意思:股市太好,傻子进入都能挣钱;股市太狂热,所有的人都失去理智形同傻子。这里所指的“所有的人”包括经济学家,包括经纪人,也包括政府,他们对现实的疯狂显出吃惊、无措,甚至是暗喜,他们或许比大众股民多一点点理智和恐惧,但是当他们准备采取行动,股市从狂欢转为惨淡往往是迅雷不及掩耳。

难道,股市就真的没有规律、没有原则吗?那也不是,不然很多业内人士就会失业。基于分析和统计,股市涨跌总有规律可循,比如业内分析美国标准—普尔指数,就得出“有一跌必有一涨”的判断。根据统计数字,从1940年到2001年,标准—普尔有15年下跌,其中11次第二年都出现上涨,唯一例外发生在1973、1974年,中东战争爆发和经济滞胀导致股票不升反降的“反常”。

历史反复证明,“反常”才是股市的常态,股市的魔力就在于此。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人们曾经因为计算机的出现而做出判断,股市在数据分析下将像名牌汽车一样性能稳定可靠,市场变得索然无味,吸引力大大下降。现实显然不是这样,无论日益强大的计算分析能力还是人类不断提高的财经才智,都在股市的“可控”之外,股市依然无常涨跌,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牛市中人们充满活力、闯劲和张狂,熊市中到处是胆怯、迟疑和焦虑。这样的情绪将继续在股市中左右冲突,肆意张扬。

既然有诱惑和盈亏,就会有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几条浅见:

第一、股市大跌跟泡沫关系很大。很多人说,泡沫可以在破灭之前识别,其实很难。艾伦·格林斯潘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曾主张,泡沫不可能事先发现。那问题就来了,如果泡沫难以识别,如何避险?估值,如果估值极高,危险就一定会来。

第二、狂欢的时候,一定要静静,听听市场的乌鸦嘴。很多人认为,当市场热起来,政府、政策就很难把控。是的,但是发烧就是虚热,是“非理性繁荣”,一定会以回跌收场。

第三、不要以为,股市收益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比如有人指出,从1992年到2005年,中国经济规模几乎增至4倍,而上海股市基本上没有变化。但是,虚拟的和实体的总是存在关系,没有实体经济的稳增,虚拟的总是虚的,关于“基本面”的种种老生常谈,事后想想,往往还是有道理的。对此,你怎么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