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发展心理学

 建东阅览室 2015-04-13
1、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2、环境决定论(华生)
3、二因素论: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     
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是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5、文化-历史论(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由社会文化历史因素决定的,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    
6、主、客体相互作用论(皮亚杰):认知发展是适应,并能主动建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动作是心理发展的源泉;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决定因素)。 ( 图式即认知结构,是动态的。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融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是量变过程。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是质变过程)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艾里克森认为人的心理危机是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故称心理社会危机。
序 号           获得     克服   品质特征               序 号        获得   克服     品质特征
1 婴儿前期 信任感 怀疑感 希望                  5 青少年期 同一性 混乱       诚实 
2 婴儿后期 自主感 羞耻感 意志                  6 成年早期 亲密感 孤独感     爱 
3 幼儿期    主动感 内疚感  目标                  7 成年中期 繁衍感 停滞感    关心 
4 童年期    勤奋感 自卑感  能力                  9 成年后期 完善感 厌恶失望 智慧贤明


婴儿的气质     
按活动类型(巴斯):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按三种类型(托马斯、切斯):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8岁是脱中心化的转折阶段;9岁以后正确认知结果占主导地位
青少年期是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婴儿期是第一飞跃期)。特点是强烈关注外貌风度、重视能力和学习成绩、关心自己个性成长、有很强的自尊心
第一逆反期(3岁)的独立自主性要求按自我意志行事,行为动作自主自由。第二逆反期的独立自主性是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或有关方控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