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补虚药: 一、高丽参 【性味与归经】 【功效】大补元气,复脉固脱,益气摄血。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气不摄血,崩漏下血;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用法与用量】6~9g,配少量肉类(猪瘦肉或鸡肉)隔水炖2小时内服,或配合中药煎水内服;也可作为汤料煲汤饮服,每周1至2次;也可以做成散剂每天冲服,每天0.5克;或切成片咀嚼服食,每天1至2片。 【常用配伍】用于倦怠乏力,气虚脱肛等症,常与黄芪、白朮等配伍;用于纳呆、腹胀、泄泻等症属于脾虚的,可与白朮、茯苓、山药、莲肉、砂仁等配伍同用;用于气血两亏、心神不安之症,常与养血安神药如酸枣仁、桂圆肉、当归等同用。 二、党参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血两亏,面色萎黄等。临床应用于治疗神经衰弱、贫血、病后虚弱、营养不良等。 【用法与用量】9~30g 【常用配伍】用于各种气虚不足的病症,常与黄芪、白朮、山药等配伍应用;用于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及气血双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病症,与熟地、当归等补血药同用。配黄芪,补中益气,用治脾虚便溏;配茯苓,补气健脾,兼能除湿;配陈皮、党参益气健脾。 三、黄芪 【性味与归经】 【功能主治】为重要的补气药,全身之气皆能补益。能补脾健胃、补肺益气、补气固表、补气消肿、补气生血、补气通络、补气升提、补气托毒、排脓生肌。 【用法与用量】9~30g 【常用配伍】与人参、党参配伍,能益气升阳;与当归、桂圆、阿胶配伍,能滋补气血;与白术、茯苓配伍,能消肿利湿;与白术、茯苓、党参、山药配伍,能益气健脾。 四、山药 【用法与用量】15~30g 【禁忌】本品养阴能助湿,故湿盛中满或有积滞者不宜服用;大便干燥者不宜服用。
【常用配伍】治食少倦怠或脾虚泄泻,常与党参、白朮、扁豆等补脾胃之品配伍;治妇女白带,常与芡实、白朮、茯苓等同用。与黄芪配伍,能补中益气;与大枣配伍,能健脾益血、补肾养阴;与党参配伍,补脾益气、生津止渴;与茯苓配伍,既补益脾胃,又不伤阴留湿;与白术配伍,补脾燥湿止泻;与芡实配伍,补脾益气、收敛止带。 五、茯苓 【性味与归经】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 【用法与用量】9~15g 【常用配伍】与党参、黄芪、山药等配伍,补脾肺,治气虚;与人参配伍,和胃助阳,治心神不安、心悸、失眠与白术配伍,健脾利水。 六、当归 【性味与归经】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 【用法与用量】5~15g。补血用当归身,破血用当归尾,和血(即补血活血)用全当归。酒制能增强活血之功。 【常用配伍】当归常与黄芪、党参等配伍,用治血虚体弱; 七、灵芝 【性味与归经】性平,味甘。归心、肺、肝、肾经。 【功效】滋补强壮,改善脏腑功能。用于形体虚弱,气血不足,以及各种脏腑功能失调。 【用法与用量】6~12g 【常用配伍】如气血两虚者,可配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以增益气养血之效;若脾气虚弱,食欲不振,体虚乏力者,可与白术、茯苓等同用,以健脾益气;若血不养心,心悸、失眠者,可与酸枣仁、柏子仁等同用,以养心安神;若肺气不足,咳喘不已者,可与人参、五味子等同用,以保肺气而止咳喘。 八、大枣 【性味与归经】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用于脾虚食少,乏力便溏,妇人脏躁。 【用法用量】煎服,10~30g,或3-12枚;为丸服当去核捣烂。 【禁忌】本品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盛、积滞、痰热咳嗽、牙痛者不宜服用。恶葱、鱼。 【常用配伍】与生姜配伍,助消化,增食欲;与阿胶配伍,滋阴养血、补血止血;与当归配伍,气血互生。 九、桂圆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心、脾经。 【功效】补心脾,益气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等症。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膏剂。 【禁忌】湿阻中满或痰火内盛者不宜服用。 【常用配伍】配莲子肉、芡实,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治疗脾不统血之妇女崩漏,经期提前,量多色淡等症;配酸枣仁,补益心脾,养血和营,安神益智之功甚著;配生姜,可治疗脾虚泄泻。 十、枸杞子 【性味归经】甘,平。归肝、肾、肺经。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膏、酒剂。 【禁忌】因能滋阴润燥,故脾虚泄泻者不宜服用。 【常用配伍】 1、 2、 3、 十一、莲子 【性味归经】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十二、芡实 【性味与归经】性平,味甘、涩,入脾、肾经。 【功效】固肾涩精,补脾止泄,利水渗湿,为滋养强壮性食物,和莲子有些相似,但芡实的收敛镇静作用比莲子强。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5钱;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泡芡实要用慢火炖煮至烂熟,细嚼慢咽,方能起到补养身体的作用。一次不要吃太多。芡实有较强的收涩作用,便秘、尿赤及妇女产后者皆不宜食。芡实虽有营养,但婴儿不宜食用。 十三、扁豆 【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平,归、胃经。 【功效】健脾和中、消暑化湿。 【用法与用量】煎汤,9-18克,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健脾止泻宜炒用,消暑宜生用。 【常用配伍】配伍山药,为平补之剂,有健脾益胃、和中化湿之功效,用于治疗久病大病之后,脾胃虚弱之体倦乏力、食欲不振、纳差食少、便溏泄泻以及妇女带下等症。 十四、玉竹 【性味与归经】味甘,性平。归肺、胃经。 【功效】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6-12g;熬膏、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熬膏涂。阴虚有热宜生用,热不甚者宜制用。 【禁忌】痰湿气滞者禁服,脾虚便溏者慎服。【常用配伍】与沙参配伍,共奏滋明清热、润燥止咳之功;与山药配伍,滋阴清热、生津止渴。 十五、阿胶 【性味与归经】性味甘、平 【功效】滋阴补血、安胎,能改善血钙平衡,促进红细胞的生成。此外,阿胶还能升高血压,防止失血性休克。 【用法与用量】5-10g。用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止血宜用蒲黄炒,润肺宜用蛤粉炒。 【常用配伍】阿胶与川芎、甘草、当归、熟地、艾叶、白芍同用,为《金匮要略》中 “胶艾汤”,主治妊娠腹中冷痛或产后下血不止。阿胶配伍艾叶,可防治流产,腹痛出血。阿胶加黄芪、大枣服用,可治因分娩出血过多或月经量过多引起的气短、乏力、头晕、心慌。阿胶配伍桑白皮、石膏、杏仁、甘草、生地、麦冬、麻仁、枇杷叶,为“清燥救肺汤”,可治口干、鼻燥、干咳、少痰。阿胶与蒲黄配伍,可治咳血、鼻出血。阿胶与好墨并用,可治尿血、大便出血。取阿胶配茯苓、猪苓、泽泻、滑石,可治泌尿系感染。取阿胶加葱、蜂蜜煎服,可治老人或体质虚弱者大便不通。取阿胶与黄连、黄芩、白芍、鸡子黄配伍,即为《伤寒论》中“黄连阿胶汤”,可治烦躁不安,失眠。 |
|
来自: aa网游成都 > 《中草药图片大全目录-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