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家科技奖拒绝31种行为:违规可撤销追回奖金-新闻频道-手机搜狐

 昵称22899932 2015-04-17
中国计算机学会: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00:00
00:00 / 00:54
资料视频:计算机学会建议政府退出国家科技奖励评审

●评审组织者不得作为候选人参加评奖

●评审专家不得泄露评审对象技术秘密

●推荐者禁止弄虚作假推荐不合规项目

●参评人禁止进行影响评审公正的活动

●经查确系违规,将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记者赵永新)评审组织者“不得违规泄露推荐材料非公开内容、网评专家名单、评审意见、实名异议人身份及其他应当保密的信息”“不得为候选人或候选项目向评审专家打招呼,或在评审过程中就候选人或候选项目发表评价性意见、向评审专家施加倾向性的影响”……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奖励办)日前发布《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科技奖评审戴上“金箍”,对评审组织者、评审专家、推荐者和评审对象等4类人员的31种不规范行为说“不”。

据奖励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规定》旨在加强对国家科技奖评审活动的监督检查,规范评审过程中有关组织和个人的行为,保证评审活动公平、公正、廉洁高效、依法进行。与2003年出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行为准则与督查暂行办法》相比,《规定》内容更清晰、要求更明确、措施更具操作性。

对于评审组织者,《规定》严禁9种不规范行为,包括:不得违反保密规定,询问、探听处于保密阶段的工作安排信息,以及与自己工作职责无关的其他评审组的评委信息;不得介绍、引领候选人或候选项目的推荐单位、完成单位的有关人员走访评审委员及其他专家,从事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不得参加其他任何单位组织的项目鉴定、验收、评审等活动;不得接受候选人或候选项目的推荐单位、完成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商业预付卡、宴请或其他好处等。《规定》明确规定,评审组织者不得作为候选人参与任何科技项目评奖。

对于评审专家,《规定》提出了“七不准”,包括:不得违反保密规定,泄露评审专家身份、评审活动有关情况,泄露或使用评审对象的技术秘密、评审资料等;不得利用评审专家的特殊身份和影响力,以任何形式为候选人或候选项目进行可能影响评审公正性的活动;不得在项目考察和异议处理活动中,协同有关单位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背科学道德,作出不公正的评价意见等。

对于推荐者,《规定》明确了“七不准”,包括:不得与被推荐对象协同弄虚作假、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明知其存在重大问题隐匿不报,推荐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得探听评审组织处于保密阶段的工作安排信息、评审专家名单及其他评审过程中的保密信息;不得在异议处理工作中无正当理由推诿、拖延,拒不开展调查、恶意拖延调查、不配合调查;不得在异议处理工作中敷衍塞责或徇私舞弊,做出不公正的调查处理意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