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囊肿是肾脏内出现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囊性肿块的总称,通常囊内充满液体,根据其囊肿的多少、大小及来源可分几个类型,但常见的是成人型多囊肾、单纯性肾囊肿和获得性肾囊肿。 成人型多囊肾是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患该病的病人中有些人的家族中可查到相同的疾病,这类病人主要是在肾脏实质内充满数不清大小不等的与外界不相通的圆形囊肿,囊内均含有液体,小的肉眼看不到,大的可有数厘米,故称之为多囊肾。多囊肾始发于胚胎,出生后不会发生新的囊肿,亦无明显的不适感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已有的囊肿会不断增大,一般当年龄到40岁以后,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才有不舒服的感觉。例如:夜尿增多、腹部肿块、腰痛、高血压等,尿常规检查有血尿和少量蛋白尿,常会缓慢地发展成慢性肾衰。有10%的人伴有肾结石,部分病人因肾结石和血块梗阻而引起肾绞痛。约30%的病人伴有多囊肝,但肝功能正常,有些病人会并发尿路感染。有经验的医生借助B超、静脉肾盂造影,已经可以确立诊断。 多囊肾通常用中医消囊化结保守保守的方法来治疗,西医没有什么好办法。但这种疾病发展十分缓慢,早期和无症状的多囊肾无需特殊治疗,如果出现症状则要作相应的处理,例如:出现高血压就要降压治疗,通常要每3~6个月到医院检查一次尿细菌定量培养,以便及早发现尿路感染和及时治疗。 在没有透析技术的年代,出现明显的氮质血症时,仅能存活10年左右,目前有透析治疗,病人可长期存活,病人做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都行。 单纯性肾囊肿可能是一种先天性异常,是单侧或双侧肾脏有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与外界不相通的囊腔,其数量通常是几个,就算多一些也是数得清的,多数是单侧,故称为单纯性肾囊肿。囊腔内含有澄清浆液,随年龄增大而渐肿大,偶尔可达数公斤重。单纯性肾囊肿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亦增高,50岁以上的做B超有50%可以发现有这种囊肿、该病的诊断主要靠B超、CT确诊。一般无需特殊治疗。本病生活中无需特别注意,但应定时追踪观察。 获得性肾囊性病不同于上述两种囊肿,它主要是因尿毒症或透析治疗后才发生的,肾脏原本没有肾囊肿,据文献报道,透析时间超过3年的,大多数病人肾脏会出现囊肿。 这种囊肿的发生与年龄无关,而同血液透析的时间有关,发生这种囊肿的原因未明,获得性肾囊性病跟单纯性肾囊肿不同,它一个肾内至少有4个囊肿,囊肿的直径多为2~3公分,有些囊肿可以癌变,或者发生感染,B超或者CT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这种囊肿多数没有症状,不需要特别处理,假如囊肿有出血而发生血尿,卧床休息多数可以止血,囊肿合并感染的,应该给予抗感染治疗并给予目标优化治疗。 治疗双肾囊肿的偏方( 单方:白茅根50g,煎水服,每日一次。车前子、泽泻各30g,煎水服,每日一次。黄芪、莲肉各15~30g,赤小豆30g,砂仁3~6g,葱白1茎,生姜3片,鲤鱼1条,药鱼同煮,不放盐,吃鱼喝汤,可消肿利尿。 肾囊肿的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湿热蕴肾证: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灼热刺痛。色黄或红,腰背胀痛,口腻纳呆,渴不欲饮,身胀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清热化湿。代表方:四苓散、八正散、小蓟饮子加减。 2.脾肾阳虚水停证:浮肿明显,面色苍白,畏寒肢冷,腰腿酸软,神疲乏力,纳呆或便溏,小便短少或清长,少腹可荆及水囊样包块,舌嫩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代表方:附子理中汤合真武汤加减。 3.肾虚血瘀水聚证:肢体浮肿,小便短少,腰膝酸软,耳鸣,口唇色暗,眼眶发黑,指甲紫暗,腰胀痛或刺痛,小腹包块有压痛,舌淡暗,脉细涩。补肾利水,活血化瘀。代表方:右归饮合少腹逐瘀汤,五苓散加减。 4.肾虚火旺证:小便短赤带血,头晕耳鸣,神疲,颧红潮热,口干咽燥,腰膝酸软,舌质红,脉细数。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代表方:知柏地黄汤合小蓟饮子加减。 二、针刺治疗: 肝俞、脾俞、肾俞、志宝、飞扬、太溪;膻中、鸠尾、中脘、肩俞、气海、复溜、三阴交。每次3~4穴,依据证之虚实而采用补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或用灸法,2组穴位交替进行。 三、单方验方 1.白茅根50g,煎水服,每日一次。 2.车前子、泽泻各30g,煎水服,每日一次。 3.黄芪、莲肉各15~30g,赤小豆30g,砂仁3~6g,葱白 1茎,生姜3片,鲤鱼 1条,药鱼同煮,不放盐,吃鱼喝汤,可消肿利尿。 疗效评定 一、治愈:囊肿、体征、症状消失。 二、好转: 囊肿缩小2/3以上,仍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体症存在。 三、无效: 囊肿的大小、症状和体症与术前无变化或有加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