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庵梦忆

 南宫藏文 2015-04-20
中国文学受佛学影响,经常用一句话:“人生如梦”。不错,人生是如梦,但是梦也是人生  

山艇子
龙山自巘花阁而西皆骨立,得其一节,亦尽名家。山艇子石,意尤孤孑,壁立霞剥,义不受土。大樟徙其上,石不容也,然不恨石屈而下,与石相亲疏。石方广三丈,右坳而凹,非竹则尽矣,何以浅深乎石。然竹怪甚,能孤行,实不藉石。竹节促而虬叶毨毨,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捎捩攒挤,若有所惊者。竹不可一世,不敢以竹二之。或曰:古今错刀也。或曰:竹生石上,土肤浅,蚀其根,故轮囷盘郁,如黄山上松。山艇子樟,始之石,中之竹,终之楼,意长楼不得竟其长,故艇之。然伤于贪,特特向石,石意反不之属,使去丈而楼,壁出樟出,竹亦尽出。竹石间意,在以淡远取之。
陶庵梦忆-明张岱-山艇子(93)


 龙山自巘花阁以西都是石头骨,得其一节,也算名家。山艇子石,意尤孤孑,壁立霞剥,义不受土。如大樟树一样上面大,与一般石头不一样,下部因垒石砖砌,又有杂竹遮掩,樟树根扎着山岩,即“屈而下与石相亲疎”之貌,不得见。
   石方宽度三丈,右坳而凹,非拿竹子比喻不可描述,为什么石头有浅深。是想竹子一样怪诞,能孤行,实在不能称之石头。像竹节促而虬叶毨毨,如猬毛、如松狗尾,离离矗矗,捎捩攒挤,好像有东西被惊吓着一样膨出来。竹子有不可一世之概,不敢用其他东西(只能用竹子)形容这块石头。
陶庵梦忆-明张岱-山艇子(93)

   有人说:也许是上古神工错刀。有人说:竹生石上,土肤浅,蚀其根,因此轮囷盘郁,如黄山上松。山艇子如樟树,下节像石头,中间像竹,上端像楼阁,意思是长楼不得尽情表达长的意思,因此称之艇(挺拔的意思)。然而人有贪的毛病,特别喜欢石头,石意反不是主要特点,而石头的取意在于失去万丈高楼之雄心,心如壁则文字(樟:文字)出,竹子也可表现出来。竹石相间的意思是,在以淡远取之


    卧龙山西冈,冈前后左右,明末时为张元忭状元家族据有。西冈最南端,石骨棱峻,似巨船劈浪,张岱呼为“山艇子石”。照片即山艇子石,阳光照射樟树者,即“大樟徙其上”之“大樟”。下部因垒石砖砌,又有杂竹遮掩,樟树根扎着山岩,即“屈而下与石相亲疎”之貌,不得见。

   然而人有贪的毛病,特别喜欢石头,石意反不是主要特点,而石头的取意在于失去万丈高楼之雄心,心如壁则文字(樟:文字)出,竹子也可表现出来。竹石相间的意思是,在以淡远取之

  树木的茂盛与枯萎,竹子和石头的消失与生长,只有闲情逸致的人才能掌握其变化规律。 (《菜根谭》)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创作了数以千计的竹子神话、诗歌、书画,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苏东坡对竹子的评价也很高,他在一首《于潜僧绿筠轩》中说:“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清代杰出艺术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特别喜爱和擅长画竹,他题于竹画的诗也数以百计,丰富多彩,独领风骚。他在《竹石》图的画眉上题诗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难还坚挺,任尔东南西北风”,高度赞扬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

 陶庵梦忆-明张岱-山艇子(93)


竹枝石块两相宜,群卉群芳尽弃之。春夏秋时全不变,雪中风味更清奇。”(《题画》)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题画竹》)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手持如意高窗里。斜日沿江千万山

一唐(李嘉祜)
陶庵梦忆-明张岱-山艇子(93)

    这是一首知悟虚空静寂的禅理诗。它借禅事言禅境,极富禅趣。 “诗思禅心共竹闲”。这是直截了当地进入了想说的事情,点出禅事来,凝思净虑,寂清虚空的诗思禅心与青青翠竹化为一体,有禅境,且青青翠竹本身又暗含佛典,不但有禅趣,而且颇得禅境。
    “任他流水向人间”。承接其“诗思禅心共竹闲,”写出了僧房外界之景致来.正因静心凝思.因而淡忘了山间流水,了却了世态的俗尘杂念。体悟了禅定之境,凭添了无限智慧与生机,这是何等的自在。
    “手持如意高窗里”。手持如意,是说的禅心,用意象的感觉来道出禅事,大境化小境,小境山大境,点出出家人手捻佛珠面壁诵经,潜心求道,清净孤寂,终于悟道求真。这是一幅非常逼真的画卷。高窗内.梵音阵阵,香烟缭绕,心存佛境.求真如境界,宁静与空寂在竹间,在僧房,在禅心。
    “斜日沿江千万山”.阔大无边的江山景物不正是隐喻了悟真虚空之后的广大无边的心境吗?整个禅心佛境都在了斜日沿江的千万山之中了。
    此诗写的是种禅境,也是一种人的境界。这是经过潜心修道后,体悟了虚空之理.终于达到空明境界的感受。摆脱了一切形体杂念,见到了自性的真我,透现出包容万物,广大自在的心境。

中国文化的“石意”与达摩面壁

  达摩的壁观,把问者的一切念头、问话等都挡回去,截断问者的常情识解,使一切客尘伪妄都不侵入内心。壁观可以使学者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性本来空也。本来空,又安得有心更有性乎?又安得有心更有性可说乎?故二祖直至会得本来空,乃得心如墙壁去耳。既如墙壁,则种种说心说性诸缘,不求息而自息矣。诸缘既自息,则外缘自不入,内心自不惴,此真空实际之境界也。
    
     既如墙壁,则以淡远取之,人的“性灵”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只有人的“性灵”发挥作用,文字就从心中流出来。禅修就是要人“失去万丈高楼之雄心,心坚硬如壁”。禅修的结果就是得人生智慧学佛要三春暖气:得清净,得智慧,得修为。

陶庵梦忆-明张岱-山艇子(93)


    药山唯俨禅师是唐代中后期禅宗著名大师,出于石头希迁禅师之门,禅风高古,自成一体。李翱是当时名士,更是地方长官,久闻药山之名,屡次迎请,药山禅师都婉言回绝。俗话说,不怕官,只怕管,药山若非有道高僧,并且心里有数,说什么也不敢如此怠慢父母官的。李翱毕竟是向道之人,心想:“请不来,我就去,真的是高僧,则不虚此行,若是欺世盗名之徒,要收拾也不迟。”于是亲自投帖拜山。

    上了药山,药山禅师全不当作一回事,专心专意地在看佛经,侍者急了,说:“和尚,太守大人到了,”药山禅师仍然不理。李翱性格偏急,忿然道:“看来是见面不如闻名啊。”这时,药山禅师才冷冷地点了一句,“太守啊,亲眼见的都信不过,耳朵听到的传闻还靠得住吗?这不是成了贵耳贱目吗?”李翱一听,有理,这才回身道歉,并虚心请教:“什么是道呢?”药山禅师却不回话,用手指头这么上下点了两下,说:“懂吗?”

     李翱莫测高深,说:“委实不懂。”药山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是聪慧的人,也参禅多年,这一下开了窍,心里极为欢欣,急忙向药山禅师礼拜致谢,并用药山禅师这句话作了首名播千秋的绝句: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也是儒家重量级人物,曾经当过宰相,一下子就明白了。月在青天皎皎生辉,水在瓶中静静无声。理所当然。柳绿、花红、眼睛横着、鼻子竖着,柱子立着,草席铺着,狗叫汪汪,猫叫喵喵,乌鸦叫呱呱。除了看到的、听到的、本来存在的状态以外,别无道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