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理论关于欧阳询的书法八诀用笔法楷书结字36法

 墨香龙阁 2015-04-20

 欧阳询  

    史上着名楷书四大家之一,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楷书《兰亭记》行书有《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诀”。

    中文名:欧阳询

    别名:欧阳率更

    出生地:衡州

    出生日期:557

    逝世日期:641

    职业:太子率更令

    主要成就:楷书四大家之一

    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兰亭记》

  

  目录[隐藏]

    【生平简介】

    【书法造诣】

    【常见欧书碑刻】

    【相关碑帖】

【相关故事】

【欧阳询的书法理论】

    【生平简介】

    【书法造诣】

    【常见欧书碑刻】

    【相关碑帖】

    【相关故事】

【欧阳询的书法理论】

 

    【生平简介】

    欧阳询(557641年),汉族,字信本,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他的字有多人评论。

    欧阳洵聪敏勤学,读书数行同尽,少年时就博览古今,精通《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三史,尤其笃好书法,几乎达到痴迷的程。据说有一次欧阳洵骑马外出,偶然在道旁看到晋代书法名家索靖所写的石碑。他骑在马上仔细观看了一阵才离开,但刚走几步又忍不住再返回下马观赏,赞叹多次,而不愿离去,便干脆铺上毡子坐下反复揣摩,最后竟在碑旁一连坐卧了3天才离去。

    欧阳洵练习书法最初仿效王羲之,后独辟蹊径自成一家。尤其是他的正楷骨气劲峭,法严整,被后代书家奉为圭臬,以“欧体”之称传世。唐代书法品评着作《书断》称:“询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扰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笼之势,几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太令,别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之致。”

    宋《宣和书谱》誉其正楷为“翰墨之冠”。据史书记载,欧阳询的形貌很丑陋,但他的书法却誉满天下,人们都争着想得到他亲笔书写的尺犊文字,一旦得到就视作圭宝,作为自己习字的范本。唐武德8624)年间,高丽(今朝鲜)特地派使者来长安求取欧阳询的书法。唐高祖李渊感叹地说:“没想到欧阳询的名声竟大到连远方的夷狄都知道。( nilongdao.com)他们看到欧阳询的笔迹,一定以为他是位形貌魁梧的人物。”

    欧阳询以80多岁的高龄于贞观(6249)年间逝世,身后传世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等,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都堪称书法艺术的瑰宝。后人将他与唐初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合称为“唐初四大书家”。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法,即:“如高峰之坠石,如长空之新月,如千里之阵云,如万岁之枯藤,如劲松倒折、如落挂之石崖,如万钧之弩,如利剑断犀角,如一波之过笔”。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我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书法造诣】

    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等,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着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唐张怀瓘《书断》中说:“询体尽能,笔力险劲,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犹龙蛇战斗之象,云雾轻宠之势,风旋雷激,操举若神。真行之朽出于大令,别成一体,森森然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水,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然惊其跳骏,不避危险,伤于清雅之致。”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他所写《化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着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覆地观看了几遍,才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楷书,是欧阳询得意的作品,唐贞观五年(公元631年)立。

    所创“欧阳询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着述,均有启示。其“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

    【常见欧书碑刻】

    九成宫醴泉铭》:楷书,是欧阳询的代表作,学欧书多以此为范本,魏征撰文,唐大宗贞观六年。公元623年)立碑。书法严谨峭劲,不取姿嵋之态。

   虞恭公碑》全称《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也称《温彦博碑》:楷书,书此碑文时,已8o高龄。唐大宗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立碑。

   皇甫诞碑》全称《隋柱国左光禄大夫宏议明公皇甫府君之碑》,也称《皇甫君碑》:楷书,是欧阳询年轻时的作品,无立碑年月,碑藏于陕西西安。

   化寺塔铭》全称《化寺故僧邕禅师舍利塔铭》:

     【相关碑帖】

 

    化寺塔铭

    九成宫醴泉铭

    虞恭公温彦博碑

    皇甫诞碑

    黄帝阴符经(现藏于徐州市博物馆)

    荐福寺碑(已佚)

    张翰思鲈帖

    皇甫诞碑

    梦奠帖

    卜商帖

    正草千字文

    行书千字文

    【相关故事】

    欧阳询尝行,见古碑,晋索靖所书。驻马观之,良久而去。数百步复反,下马伫立,及疲,乃布裘坐观,因宿其旁,三日方去。

    译文:

    唐代欧阳询,有一天骑马赶路,无意中看到一块古碑。原来是晋代着名书法家索靖书写的,他驻马浏览,看了很久后离开。他走离古碑几百步又返回来,下了马站在碑前观察,等到疲乏,又铺开皮衣坐下来观察,竟然守在碑前三天三夜方才离去。

    【欧阳询的书法理论】

    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边俱备;长短合,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点——点如高峰之坠石。

横——若千里之阵云。

    竖——如万岁之枯藤。

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

    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虚拳直腕,指齐掌空,意在笔前,文向思后。分间布白,勿令偏侧。墨淡则伤神彩,绝浓必滞锋毫。肥则为钝,瘦则露骨,勿使伤于软弱,不须怒降为奇。四面停匀,边具备,短长合,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欹正。筋骨精神,随其大小。不可头轻尾重,无令左短右长,斜正如人,上称下载,东映西带,气宇融和,精神洒落,省此微言,孰为不可也。

    用笔论

    有翰林善书大夫言于寮故无名公子曰:“自书契之兴,篆隶滋起,百家千体,纷杂不同。至于尽妙穷神,作范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惟右军王逸少一人而已。然去之数百年之内,无人拟者,盖与天挺之性,功力尚少,用笔运神,未通其趣,可不然欤?”公子从容敛衽而言曰:“仆庸疏愚昧,禀命轻微,无禄代耕,留心笔砚。至如天挺、功力,诚加大夫之说。用笔之趣,请闻其说。”大夫欣然而笑曰:“此难能也,子欲闻乎?”公子曰:“予自少及长,凝情翰墨,每览异体奇迹,未尝不循环吟玩。抽其妙思,终日临仿,至于皓而无退倦也。

    “夫用笔之法,急捉短搦,迅牵疾掣,悬针垂露,蠖屈蛇伸,洒落萧条,点缀闲雅,行行眩目,字字惊心,若上苑之春花,无处不,抑亦可观,是予用笔之妙也。

    公子曰:“幸甚:幸甚:仰承馀论,善无所加。然仆见闻异于是,辄以闻见便耽玩之。奉对大贤座,未敢抄说。”大夫曰:“与子同寮,索居日久,既有异同,焉得不叙?”公子曰:“向之造次,滥有斯言,今切再思,恐不足取。”大夫曰:“妙善异述,达者共传,请不秘之,粗陈梗概。”公子安退位逡巡,缓颊而言曰:“夫用笔之体会,须钩粘才把,缓绁徐收,梯不虚,斫必有由。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壮则口吻而口口,丽则绮靡而消遒。若枯松之卧高岭。类巨石之偃鸿沟。同鸾凤之鼓舞,等鸳鸯之沉浮。仿佛兮若神仙来往,宛转兮似兽伏龙游。其墨或洒或淡,或浸或燥,遂其形势,随其变巧,藏锋靡露,压尾难讨,忽正忽斜,半真半草因。唯截纸棱,撇娘密绍,务在经实,无令怯少。隐隐轸轸,譬河汉之出众星,昆冈之出珍宝,既错落而灿烂,复逯连而扫撩。方圆上下而相副,绎络盘桓而围绕。观寥廓兮似察,始登岸而逾好。用笔之趣,信然可珍,窃谓合乎古道。”

大夫应声而起,行吟而叹曰:夫游畎浍者,讵测溟海之深;升培塿者,宁知泰山之峻。今属公子吐论,通幽洞微,过钟、张之门,入羲、献之室,重光前哲,垂裕后昆。中心藏之,盖棺乃止。”公子谢曰:“鄙说疏浅,未足可珍,忽枉话言,不胜惭惧。” 

    结字三十六法

    后人根据欧阳询的结字特点总结了三十六种结字的法则,称为欧阳结字三十六法。

    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羸”、“爨”之字,“系”旁、“言”旁之类,《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唱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辶”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顶戴: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曡”、“垒”、“药”、“鸾”、“惊”、“鹭”、“鬐”、“声”、“医”之类,《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穿插: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弗”、“井、“曲、“册、“兼、“禹、“禹、“爽、“尔、“襄、“甬、“耳、“娄、“由、“垂、“车、“无、“密之类,《诀》所谓四面停匀,边具备是也。

    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差错。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偏侧: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几之类;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厷之类;正如偏者,如“亥、“女、“丈、“父、“互、“不之类。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又其妙也。《诀》又谓勿令偏侧,亦是也。

    挑¤:字之形势,有须挑¤者,如“戈、“弋、“武、“九、“气之类;又如“献、“励、“散、“断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之,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之,使相称为善。

    相让: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马旁、“糹旁、“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羉[上无四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糹出;如“办字,其中近下,让两“辛”出;如“鸥”、“鶠”、“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防碍,然后为佳,此类严也。

    补空: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同。如“袭”、“辟‘,、“餐‘,、“赣‘,之类,欲其四满方正也,如《醴泉铭》“建字是也。

    覆盖:如“宝”、“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着,上长下短。

    贴零: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粘合:字之本相离开者,即欲粘合,使相着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卧”、“鉴”、“非”、“门”之类是也。

    捷:如“凤、“风”之类,两边宜圆¤,用笔时左边势宜疾,背笔时意中如电是也。

    满不要虚:如“园、“圃”、“图、“国”、“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

    意连: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覆冒: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云头、“**、“宀”、“荣字头”头,“奢”、“金、“食、“夅”、“巷”、“泰”之类是也。

    垂曳:垂如“都”、“乡”、“卿”、“卯”、“夅之类,曳如“水、“支”、“欠、“皮、“更”、“辶”、“走、“民”、“也之类是也。

    借换:如《醴泉铭》“秘”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黄庭经》“¤”字,“¤”字,亦借换也。又如“灵法帖中或作“¤”、或作“小,亦借换也。又如“苏”之为“蘓”、“秋”之为“秌,“鹅”之为“¤[上我下鸟],为“¤[左鸟右我]”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所谓东映西带是也。

    增减:字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如“新之为“¤”、“建”之为“¤”,是也。或因笔画多而减省,如“曹之为“¤”、“美”之为“¤。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当如何书也。

    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如“龙”、“诗、“讐”、“转”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

    撑拄: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可观。如“可、“下”、“永、“亨、“亭、“宁、“丁”、“手、“司、“卉‘,、“草、“矛”、“巾”、“千”、“予”、“于”、“弓”之类是也。

    朝揖: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顾,两文成字者为多,如“邹”、“谢”、“锄”、“储”之类,与三体成字者,若“讐”、“斑”之类,尤欲相朝揖,《诀》所谓迎相顾揖是也。

    救应:凡作笔才落,便当思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法》所谓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是也。

    附离: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形”、“影”、“飞、“起”、“”、“饮”、“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类,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回抱: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之类,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是也。

    包裹:谓如“园、“圃”打圈之类四围包裹者也;“向、“尚,上包下,“幽、“凶、下包上;“匮”、“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类是也。却好:谓其包裹斗凑不致失势,结束停当,皆得其宜也。

    成大:字以大成小者,如“门,“辶”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则字之成形及其故谓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后一“\[],“宁”字只在末后一“],“欠”字一拔,“戈字一点之类是也。小大成形:谓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势也。东坡先生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结密宽绰,则尽善尽美矣。

    大大小:《书法》曰,大字促令放令大,自然宽猛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难与“国字同大,如“一字“二字之疏,亦欲字画与密者相间,必当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带得宜,然后为上。或曰:“谓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称。亦一说也。

    左小右大:此一节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结字,易于左小而右大,故此与下二节,着其病也。

    左高右低左短右长:此二节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谓单肩。左短右长,《诀》所谓勿令左短右长是也。

    褊:学欧书者易于作字狭长,故此法欲其结束整齐,收敛紧密,排叠次第,则有老气谱》所谓密为老气,此所以贵为褊也。

    各自成形:凡写字欲其合而为一亦好,分而异体亦好,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于疏密大小,长短阔狭亦然,要当消详也。

    相管领:欲其彼此顾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

    应接: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两点者如“小、“、“忄自相应接;三点者如“糹则左朝右,中朝上,右朝左;四点如“然、“无二字,则两旁二点相应,中间接又作灬亦相应接;至于丿、\[]、“水、“木、“州、“无之类亦然。

    已上皆言其大略,又在学者能以意消详,触类而长之可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