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违章不能“护犊子”(图)

 小虫贝贝 2015-04-21
让班组自己抓违章,总“形势一片大好”;安监人员深入现场抓违章,却“浑身是辫子,一抓一个准”。奇怪的是,违章一旦被抓,不少现场负责人、老师傅、班组长竟还当场“求情”。

  软的是磨:“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太繁琐,真按规程来,什么活也干不成”、“干活的不容易,得饶人处且饶人”……仿佛条条在理、句句入情。硬的是顶:当面锣对面鼓,一步不让。

  “护犊子”本义是老母牛保护小牛犊子,引喻为保护晚辈或下属,有娇惯、溺爱的意思。为什么安全管理有“护犊子”现象?笔者以为,不外乎三条:一是本能对抗的心理作怪。管与被管,是对立统一的,但也不乏有人通过跟上面对着干,来赢得下面所谓的人心;二是被抓是小概率事件。就说基建施工企业吧,现场多,安监人员少,做不到个个到现场,即使到了也做不到全程跟。所以,被抓的总觉“点儿背”,唯有“掰扯”过来才“平衡”;三是“保分”小算盘。现在基层班组建设你追我赶,在无特色亮点可以超出时,总不能因违章减分吧?故不惜“舍脸”以求。


  不容忽视的是,班组长、现场负责人和老师傅“护犊子”特别有杀伤力,查违章者说不定刚刚从他们中间“转岗”,弄不好还是谁的徒弟,这人情十有八九都不好不给。正因如此,“护犊子”恶果不小:一方面让一线员工尽可“大胆干,不怕乱,反正天塌下来有人顶”,助长了个人违章苗头;另一方面让抓违章者“前怕狼后怕虎”,放不开手脚,阻碍了安全管理。

  究其实质,“护犊子”看的是眼前利益,算的是个人小账,破坏的是个人安全能力培养和企业安全生产大局,必须引起各方高度重视。并且,现实也一再无情地证明,溺爱是最厉害的一把刀,“犊子”越护能力越差,越易成为“出事的病鸭子”。

  所以,必须对“护犊子”行为说不。也只有大家都不再“护犊子”,基层一线人员违章才无法存身,继而筑起第一线的安全防线。当然,安监部门也要借助现代化手段,让监控的触角无处不在,无法“护犊”。
本文来源:中工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