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网导读:神医“扁鹊”的故事,“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着名医学家,其实“扁鹊”不是名字,而是“神医”的同义词。下面一起来看看神医“扁鹊”的故事。
扁鹊(前407-前310年),秦氏,名越人,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为战国时期着名的医学家。曾长期在永济一带行医。
扁鹊幼时聪慧,善于观察,曾学医于长桑君。他不仅钻研医术、医道,而且勇于创新,遇到疑难杂症,潜心研究,因而他很快就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高超的医疗技术,成为一代名医。他不信鬼神,反对巫术治病。他治病不论贫富,一视同仁,精心治疗。为了救死扶伤,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内科、外科、妇科和儿科等。
扁鹊医术精湛,时人借用上古轩辕时期的名医扁鹊的名讳来称呼他。按照古人的传说,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将安康和快乐带到哪里,好比是带来喜讯的喜鹊。所以,古人把那些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称作“扁鹊”,由此可见,“扁鹊”是古代对医术高超者的一个通用称谓。这个出生在卢国、名叫秦越人的医生,凭借其高超的医术、渊博的学识,走南闯北、治病救人,顺理成章地被人们尊称为“扁鹊”。
扁鹊,秉性耿直,他在虢国行医时,虢国太子因气血蓄积而滞死。他听说后,即赶去为太子复诊,经推拿针灸,使太子“死”而复生。据《左传》记载扁鹊给蔡桓公治病时,他洞察入微,深明病因,只因蔡桓公忌药妒医,才酿成大病,难于治愈。扁鹊只好出走秦国,足以见扁鹊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在秦国行医时为秦武王治病,秦太医李醯自知其技不及扁鹊,便令刺客将其杀死。
扁鹊是中医学的开山鼻祖,他创造了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扁鹊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热熨等法治疗疾病,被尊为医祖。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
他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国为“带下医”(妇科),至周国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国则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着。后因医治秦武王病,被秦国太医令李醯妨忌杀害。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战国策。卷四秦二》里载有他的传记和病案,并推崇为脉学的倡导者。据《汉书。艺文志》载,扁鹊有着作《内经》和《外经》,但均已失佚。
扁鹊具有高明的医术。他的行医事迹及医学成就,可以反映出先秦时期的医药水平和医药特点。先秦不少着作载有扁鹊的事迹,如《史记·扁鹊列传》等。
有人认为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是根据扁鹊的成就,尤其是关于脉诊的知识整理编写的书籍,并且署名就是扁鹊(秦越人)。近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医术学说影响深远,以至于后来形成了扁鹊学派。
传说扁鹊成名后,曾长期游历河东行医,足迹遍及永济、虞乡、清华等地,为群众治好了许多疑难病症,被当地尊为“神医”。扁鹊被刺身亡后,当地群众感其恩德,自发结伴前往秦国运回其尸骨,葬于虞乡故市村(今永济市境内),以示永久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