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学是可以这样学的

 任我逍遥客 2015-04-24

  ——读《小欢的<三字经>》


  我最早知道《三字经》的时候,它还是一篇“大毒草”。那是在文革的后期,批林批孔运动正酣,《三字经》自然也是难逃厄运。


  同学们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反正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却还知道一点,因为我比较会画画,小学就是负责办黑板报的,免不了要批判《三字经》。不过所谓知道,也只是听说而已,就是什么“人之初,性本善”等开头的几句,但却全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很长一段时间,我百思不得其解于“狗不叫”,狗为什么不叫呢……直到上了大学,专门找来《三字经》,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苟不教,性乃迁”。


  实事求是地讲,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有大智慧的,不学习不继承绝对是一大损失。可是小孩子硬生生背下那些“不知所云”的东西也是件挺“痛苦”的事儿。


  我的孩子从小读了很多书,可以说是第一批读图画书长大的孩子。但童年时期却几乎没有读古文,原因就是“枯燥无趣”,而我又不想强迫她去“囫囵吞枣”。作为中学时代就读了大量古文,深知熟读文言文对于凝练语言、遣词造句有着不可替代作用的我来说,这一直是一个遗憾。


  日本有一本绘本,叫做《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用非常幽默的方式讲人类的演进与渊源,很受小孩子和爸爸妈妈们的欢迎。其实这个内容在《三字经》中早就有,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这是讲家族血统和长幼伦理。因此说,如何用孩子和家长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国学,还真是个事儿。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旧时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算是家喻户晓,可是现在即便是孩子的父母,自身真正通读过的也未见得有多少。一部《三字经》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等等,把《三字经》读懂的同时,就了解了科学常识、历史故事,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


  但是因为《三字经》是以三个字的形式编排,因此很多内容是高度精练的,可以说没有解释,别说是小孩子就是大多数成年人也不可能都看得明白。这就需要大量的注释解读、典故说明。而对于小孩子来讲,大量的注释本身就又造成了极大的困惑和无趣。因此,寻找一种易于被小孩子接受和喜爱的形式,来传达古典文化的精髓,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小欢的<三字经>》一书,通过漫画的形式表述传统国学的内容,进行了有益的尝试。除了把每句原文进行简单明了的讲读外,配以漫画起到了非常具象的作用,能提高小孩子的学习兴趣,帮助小孩子理解故事的内涵。


  比如关于“九族”,从高祖父到玄孙,用一张图表来表示就非常清楚明了。再比如“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讲述的是地球的公转和自转,本身靠文字是很难解释明白的,这时候配上画面尤其重要。


  用小孩子能看懂的语言和漫画传达国学经典,是一件很有意义同时又很费脑筋的事情。除了对原文的解释外,还有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表现。比如“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作者用画面补充了经、子的代表作品,一目了然;同时用对话的形式告诉读者,“诸子共计有189家,除去汉代的49家外,先秦诸子还有140家之多。”“历代子书包括儒、法、道、墨、兵、术数、小说、杂家等100种类。”


  再比如,“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除去这五子外,作者还用画面列出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凡此种种,都需要作者事先做深入细致的了解和研究。


  很多时候,家长纠结于要不要孩子学国学,其中纠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那种生吞活剥式的学习方式。尤其是目前引入了西方图画书理念之后,家长趋之若鹜,二者的优劣似乎高下立判。如何让经典的国学持续滋养新一代的孩子们,的确应该吸纳图画书的优点,洋为中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阅读中去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不仅事半功倍,而且绝对不会再有我小时候“狗不叫”的莫名其妙。


  “小欢学国学”就是这样一套国学普及绘本读物,除《小欢的<三字经>》外,还有《小欢的<孟子>》《小欢的<庄子>》等。故事以小欢为主角,有欢爷爷、欢爸爸和小欢的朋友们,其间不断有幽默风趣的表述,你看那位扎着小胡子的欢爸爸,不正是作者王欢自己的形象吗。


作者:赵世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