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囊息肉治验

 杏林博览 2015-04-29
    丁某,女,59岁。2009年10月30日初诊。主诉:右上腹部轻微胀痛2个月。肝功能检查未见异常;B超查提示,肝脏形态大小正常,肝内回声均匀,血管纹理清晰,门脉11mm,胆总管2mm,胆囊70mmx33mm,壁厚4mm,胆囊前壁近颈部探及6mm×5mm高回声团,无声影,不活动。结论胆囊息肉。西医建议可行胆囊切除术,因患者惧怕手术,要求保守治疗。
    四诊见:患者偏胖,一般情况尚可,右上腹部稍有压痛,腹部柔软,四肢逆冷,喜热畏寒,食欲不振,大便不畅,舌质淡暗、苔白腻,脉沉滑。
辨证为积聚(寒湿内结,肝胆郁滞,气血郁阻);治拟温化寒湿,疏肝利胆,化瘀散结;方拟大黄附子汤和桂枝茯苓丸加减。
    药用大黄10g,附子10g,细辛10g,桂枝20g,茯苓20g,白芍15g,桃仁10g,丹皮10g,白芥子6g,干姜15g,白术20g。水煎服,每日1剂。7剂。
    2009年11月6日:服药后诸证均有好转,大便通畅,饮食渐佳,舌质暗、苔薄腻,脉沉滑。上方大黄减量至6g,继续服药。
    2010年1月6日:基本守上方,前后共服药60多剂,患者诸证消失;B超检查提示胆囊息肉消失。
    体会: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发生向腔内突起的一类息肉性胆道病变,多数属良性病变,但若迁延日久,部分患者可有恶变之忧。现代医学主要以手术切除为其治疗手段。
    胆囊息肉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出现右上腹隐痛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约有1/3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常在体检中经超声检查被发现。
    本病属于中医学“胆胀”、“积聚”范畴。其病因多与情志郁结、饮食所伤、腹型肥胖、肝胆宿疾等因素有关,病位在胆,涉及肝脾。肝喜条达,职司疏泄;脾主运化,化生气血;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为顺。若肝失疏泄,胆失通降,横逆犯脾,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侮及胆腑,久而化瘀,痰瘀互结,滞塞胆囊,进而引发本病。
    本例因寒湿内侵胆府,阻滞气血,而郁生息肉;治当温化寒湿,疏肝利胆,化瘀散结。方中大黄附子汤和桂枝茯苓丸温化寒湿,降其胆浊,化其郁滞;加干姜、白术温阳健脾,化湿祛浊;白芥子辛温走窜,利气通经,化湿逐痰,故加白芥子以增逐痰散结之效。(2015年4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