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铁笔 榜书奇人——徐碧

 丰城往事 2015-04-30

徐碧,中国书协江西省会员。 南昌市书协会员。中国当代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当代青年书法研究会会员。华夏名人艺术书画院院士。人称江南铁笔,榜书奇人。1963年6生于江西省丰城市。

 

   自幼习书,师从楚南先生,主攻楷书、行楷,兼善行、草,工山水画。1986年起自创重笔练字方法,手握九斤重铁笔挥毫作榜书。其以雄浑厚重古朴的皇家庙堂书法为宗旨,承袭古人风韵,以唐楷严谨、端庄为正统,结合魏晋古拙灵动,深研磨练30余载。其榜书独具特色,小楷清新隽秀,灵动潇脱,其微楷书法堪称一绝,精妙之极,被行内外人士称之为奇绝。

   

      1980年高考落榜的徐碧,他只是丰城市一个放电影的工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见一位正为村民写春联的老人叹息:“现在的大学生逢年过节连自家的春联都写不了,我看书法这种传统文化恐怕难有继承人了。”徐碧的心为之深深触动。当时,徐碧对于书法艺术一无所知,但老人的话却从此影响了他的一生。

 

     那时没有字帖,徐碧就钻进墓地,用铅笔在墓碑上临摹,村旁50多块墓碑都留下了他的痕迹。每有闲时,他就利用摹下来的“帖”一遍遍地用废旧报纸练习。随着练习量的加大,他家里现存的旧报纸都被他手中的毛笔染黑了。他当时的榜书是用1公斤多重的笔写成的。有一次偶尔读到《智永千字文》,得知智永和尚练习千字文时,足足达800遍。徐碧发誓要将自己购买的第一本欧阳询《九成醴泉铭》(千字文)写上1000遍。就这样,他一练就是5年,期间认识当地陈长寿老师,后经陈老师指导鼓励,每天一遍,有时几个月不下楼,不出门。为了节约开支,他将涂黑的报纸装订成册,用笔蘸水写,干了又写,周而复始的一遍又一遍地练。

 

1986年,徐碧来到厦门,满街的金字招牌吸引着他。当他来到南普陀时,意外地看见了高二丈,宽一丈的大“佛”字。这个特大榜字令徐碧困惑:要用怎样的笔才能写出这么大的字?回家后,他大胆探索,不断地将笔杆重量加到2公斤。最后,徐碧干脆用哑铃自制了一支重达4.5公斤并可活动的铁笔。9斤重的铁笔,对其他人来说,悬空握起来肯定有难度,而他用这9斤重的铁笔写字轻松自如,字体刚劲有力,实乃一绝,陕西省某博物馆馆长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徐碧的这一绝活的报道,千里迢迢来到南昌旅游,并赠送徐碧“江南铁笔”的雅号。这支9斤重的铁笔,跟随他已15个春秋了。

 

20多年一直坚持精心研习书法艺术,走过一条崎岖坎坷的人生之路,如今,他的书法自成风格,其榜书格外引人注目,蝇头小楷独具一格。

 

    曾多次被中央三套、北京九套、上海纪实、江西卫视等全国20多家媒体、报纸、杂志报道,曾为全国许多城市、风景名胜、宗庙、祠堂题写大量牌匾。有许多作品被中外友人收藏,参展并获奖。书法作品曾多次获奖2004年首届中国书法篆刻大奖赛获银奖,第二届中国家民书画大赛三等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