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回来了 罗切斯特会有怎样的心情

 行走花间 2015-05-01

简回来了 罗切斯特会有怎样的心情

2015-04-28 09:40 来源:成都晚报 我有话说

杨亦军(学者)

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一鸣惊人的作品不少,但能深入人们的灵魂,并于后世长久地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恐怕少有能与《简·爱》匹敌的。《简·爱》的最大成功,就在于塑造了一位寄人篱下又而倔强反叛,相貌平平却又内心丰富的知识女性简·爱。她那执着于爱情却不弃尊严的自尊、自立的人格精神,长久以来更是引起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的强烈共鸣。而书中刻画简的形象之最精彩之笔,就是她的“出走”和“回归”。

家庭教师简,历经了种种波折,终于和庄园主罗切斯特相爱了。但就在他俩即将举行婚礼时,简得知,被锁在阁楼上的“疯女人”竟是罗切斯特的妻子。简立刻中断了这场爱情,在一个凄风冷雨之夜毅然“出走”。这通常被认为是简维护自身尊严和人格的浓墨重彩之笔。然而细细琢磨,简爱维护自身尊严和人格与她执着地追求爱情,是不对等的。简因所爱之人名存实亡的婚姻而毅然“出走”,这于理还说得过——对出生卑微却自视清高的简来说,在她眼里没有什么比自我的尊严和与人的平等更重要,哪怕是爱情。但这于情却说不过——直白地说,简爱在真爱面前的行为是软弱的。试想,对真心所爱之人,仅仅由于顾及自身的名分就远离,这何以体现爱之“真”,爱之“深”。相反,为了爱情而不顾及自身名分甚至身败名裂的,莫说其他,仅同时期的世界文学作品中就大有人在。如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为了沃伦斯基就不顾一切;司汤达《红与黑》中的德瑞拉市长夫人和木儿侯爵的宝贝女儿玛特儿小姐,亦是如此。前者为了心中所爱,不但丢了名分,后来连命都搭进去了;后者尽管对于连之爱难免有“猎奇”之嫌,却也视贵族名分为草芥,多少也算得上敢爱敢恨。当然不能将简与之简单相比,因为上述几者毕竟都是那个社会有身份,有地位的贵妇人,她们重视的恰恰是自身所缺的,她们不看重的又恰恰是自身所具有的。因而在爱情和名分两者间,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前者。相反,作为一个出生卑微的女人,简在爱情和名分两者中却选择了后者——足已使自己具有强烈存在感的名分。这于她当时来说当然是最需要的。

由此引发出我们的思考:自我的存在与爱情相融,当然是最理想的;但当自我存在感与爱情相悖时,那么“我“之真实存在则是第一要紧的。这或许就是简爱“出走”给予我们的现代启示。

至于“回归”,同样不能仅视为简形象的“光辉”。就笔者来看,甚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败笔”。因为追求自我的真实存在的简,或者说追求人格独立、自由平等的简,最后的“回归”,恰巧又使自己落入与之背离的窠臼之中。其一,简的“回归”是建立在财富的基础上——简意外获得海外叔父去世时留给她的一大笔遗产;其二,简对罗切斯特是“救赎”多于爱情——此时的罗已是一无所有且身残眼瞎。作者的本意在于突出简对罗的爱,但这种“极不对等”的爱恰恰又表现了彼此之“爱”的不平衡,有意无意间突出了简的“救赎”;同时还将一个堂堂男子汉推向了自尊的悬崖。试想,一个一无所有且眼瞎腿残的男人,而且曾经还那样的富有和帅气,竟要长久地生活在简的庇护之下,他还会有自我存在感吗?这就像当年的简,在年富力强、富有、英俊的罗切斯特面前,也常常是不自信的。好在她还有健全的身体,自食其力的能力,而此时的罗连这些都没有,彼此又何能平等?因而,简的“回归”只是一个美好的童话。

[责任编辑:yfs001]
   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