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导致的牙痛少见,初诊时易被误诊,常按普通的口腔病牙痛进行诊治。临床鲜有颈源性牙痛的报道,笔者在CNKI数据库以“颈源性牙痛”为搜索词仅搜得1篇文献。笔者临床跟师期间偶遇1例颈椎病导致的满口牙痛的患者,经过4次针刀治疗并配合颈部扳法后,20余年的牙痛得以治愈。
1临床资料 吉某,女,60岁,于2012年10月30日就诊,主诉牙痛伴颈项部疼痛20余年。病史:患者多年前因满口牙剧痛四处寻医求治疗良方,经中西医治疗无明显改善。经某知名口腔门诊检查后,左侧下磨牙出现1龋齿,行病牙拔出术,术后局部疼痛稍有减轻,但是满口牙痛的症状仍然无明显改善,平时靠止痛药维持正常生活。近年来,颈项部僵硬疼痛渐加重,每日晨起时左侧手臂麻木不适。刻下症状:满口牙痛,进食稍硬或遇冷热酸刺激时便出现满口牙齿剧烈刺痛,颈项部酸疼不适,伴有左上肢放射麻痛。查体:牙齿无脱落松动,牙龈无红肿溃疡,按压颈部发现第3颈椎棘突处明显压痛。颈椎X线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消失、颈椎骨质增生及退行性改变。
2治疗方法 笔者仔细分析病情后认为该患者的牙痛与颈椎病有关,遂从颈椎病的角度进行针刀治疗。针刀治疗方法:令患者取俯坐位,暴露颈项部皮肤,皮肤常规消毒,取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麻醉。针刀治疗点取C3、C7棘突旁开25px左右压痛点,松解颈椎关节突关节囊,进针时刀口线与脊柱平行,到达关节囊后,调转刀口线对关节囊进行“十”字切割松解;然后,略微上提针刀,刀口线与身体纵轴平行,对关节囊周围肌肉先纵行切割2-3刀,后横行剥离2-3刀,以降低关节囊周围肌肉的肌张力,减轻颈椎周围肌肉造成的机械性压迫。肩胛骨内上角点(肩胛提肌止点处)和冈上肌肌腹点,针刀操作时,应注意进针深度,紧贴骨面横行剥离3-4刀即可。针刀治疗结束后贴上止血纱布,施以颈椎扳法,口服消炎药3d,3d后再来院复诊,接受第2次治疗。经第1次治疗后,牙痛已好转,吃饭时疼痛已明显减轻。经过第2次治疗后,牙痛频率已基本得到控制,进食或酸冷刺激时,仅有轻微疼痛。经过4次治疗后,病人牙痛消失。经治疗3个月后,电话回访牙痛未发作。
3讨论 以牙痛为主诉到口腔门诊就诊最为常见,但导致非牙源性牙痛的原因也有很多,常见的有三叉神经痛、颌面部的带状疱疹、血管性头痛、颞下颌关节病、冠心病等。然而,本例牙痛的患者,牙痛部位虽有所侧重,但是其整个上下牙槽均出现疼痛,很难诊断为某一神经损伤或刺激所引起的疼痛。
根据国际疼痛研究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对疼痛的分类,可将其归于复合型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其根据有无明确周围神经损伤分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sympatheticdystrophy,RSD),即CRPS1型;灼性神经痛(causalgia),即CRPS2型。然而触发CRPS发生的因素多种多样,不仅仅局限于神经干及其附近或神经末梢的损伤,甚至一些很细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引起严重的CRPS的症状。其临床主要症状是感觉与自主神经系统的改变,而本例则为严重的持续性疼痛。现目前对CRPS主要依靠临床经验判断,尚无统一的实验室检查标准。而交感神经系统的异常不仅是引起CRPS最为重要的因素,也是导致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机制之一。颈椎关节附近分布有3个交感神经节,分别为颈上、颈中、颈下交感神经节:颈上交感神经节为纺锤形位于C1-C3前外侧;颈中交感神经节呈卵圆形位于C6水平,也是颈部最小的交感神经节;颈下交感神经节与第1胸神经节融合而形成星状神经节,位于C7水平。而根据颈部的解剖结构,颈上交感神经节是引起头面部疼痛最为密切的交感神经节。其广泛的分支,一部分随颈神经分布至头部、颈部及上肢;另一部分则随动脉走行至颅内硬脑膜、头面部、颈部及上肢部。
本例患者是颈部周围软组织的损伤,进而触发CRPS的形成,造成口腔疼痛,而其疼痛的区域既与单一的某一神经疼痛不同,又与神经分布有一定类似。治疗上,用针刀对颈部软组织进行松解,从根源上消除引起CRPS的因素,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