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决事中事后监管缺失

 阅读人生988 2015-05-05
    全面依法治国,转变政府职能,正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如:采取先照后证,或免许可证,放宽准入条件,或通过招投标等放给市场;自贸区还采取负面清单,推行法无禁止皆可为。而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政府不能任性。于是,一方面,企业主体活力迸发,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问题主要是事中事后监管缺位,长期擅长审批的政府部门不习惯也不擅长监管。如何有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笔者认为,应该是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控、社会参与的有机结合,更为体现责任政府、服务政府要求。
  政府监管。政府监管应从以事前审批为主的监管方式向以事中、事后为主的监管方式转变,提前评估风险谋划防范措施。一是流程再造。如政府采购招投标,可能会存在串标、陪标等行为,要有相应的配套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如公示、询价、淘汰制等。二是方法创新。通过大数据应用等手段,整合各类监管资源,实现监管数据及信息共享,推动各部门联合监管和协同服务。如:散装汽油实名制、信息化管理,对重点人群、汽油等高危品加强源头控制,形成购买散装汽油“资格核查、购买登记、信息采集、传输对比、及时预警、落地查人”的机制。
  行业自律。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的市场监督平台,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制定完善相应的技术、服务标准,建立会员企业信用档案,开展信用评价和信用信息共享应用。近年来,一些行业的“优惠卡”“会员卡”,悄悄演变为代金“预付卡”“代金卡”,一旦出现问题社会风险巨大。如康骏健康会馆,早前王川其资金链出现问题,2014年10月份起门店几乎都已关门或不再提供官方营业,其在上海就有80余家门店、会员上万人,其中不少会员的卡内余额在几万元以上。第三方支付领域近来也风险陡增,行业自律普遍缺乏。
  企业自控。核心是企业主体责任,应该得到落实。今后政府对企业的监管重点或将形成备案制、年报公示、经营异常、黑名单等“四个监管”。如某高压线下园艺场区域内,存在几十万平方米的违章建筑,滋生了一系列安全隐患,场所存在了十几年,依然挂着当初注册的园艺场牌子,从来没种过树,没种过花,监管部门却熟视无睹,企业都肆意胡来,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不落实后患无穷。
  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多方监督,可借助专业机构,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第三方也应有监管措施。针对高架牵引车辆信访高发,通过建立第三方监管平台开展对牵引车收费理赔的现场勘验监管,并创造条件争取商业保险公司直接受理牵引公司索赔。
  (作者系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