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 黄公望绘画作品汇集(2)

 书画雅苑 2015-05-07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本姓,名坚,汉族,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后过继永嘉府(今浙江温州市)平阳县(今苍南县)黄氏为子,居虞山(今宜山)小山,因改姓黄,名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中年当过中台察院椽吏,后皈依"全真教",在江浙一带卖卜。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擅书能诗,撰有《写山水诀》,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卷 浙江省博物馆藏


元 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合璧版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八十岁至八十二岁间的长卷画作,描绘他游居富春江一带的山川风物。画中沿着江岸,山峦起伏迭宕,林木苍莽郁密,景象或幽远深邃,或清朗开阔。全卷纯以水墨写意,用笔如运毫翰,时而平缓沉静,时而洒脱纵逸,皴擦渲染,墨色丰富而多变化,上承五代董源、巨然平淡天真之风,下启明清文人绘画的传统。此卷于清初受火烧损,前一纸存起首主山,通称「剩山图」,今藏浙江省博物馆,分离三百六十年后,首次与藏于本院的后六纸「无用师卷」合璧展出,完整呈现黄公望此一杰作的原貌。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子明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卷构图景物与无用师卷大致相同,起首保留了前段剩山图,但卷末缺主山一段。题识云1338年秋天,为将归杭州的子明隐君绘此图赠别,因此一般简称此作为〈子明卷〉。
清高宗于1745年收入此卷,第二年又购得〈无用师卷〉,认为〈子明卷〉为真迹,〈无用师卷〉为仿本,引发后世热烈的辩论。经现代学者研究,比较两本笔墨造诣,确认此卷实系仿本。不过此卷保留〈剩山图〉一段,为理解〈富春山居图〉原貌的重要参照本。

    黄公望大约五十岁才开始作画,由于不以绘画为业,流传画迹不多,检阅明清时著录文献,仅六十余件,现今存世画迹更为稀少,主要集中在晚年,一般认为重要者有本院藏〈富春山居图〉卷(1347-50),〈九珠峰翠〉轴(1346-8)、浙江博物馆〈剩山图〉卷、云南省博物馆藏〈剡溪访戴〉轴(1349)、北京故宫藏〈九峰雪霁图〉轴(1349)、〈天池石壁图〉轴(1341)、〈丹崖玉树图〉轴、〈快雪时晴图〉卷、南京博物院藏〈富春大岭图〉轴。另有题跋书迹,如本院藏题曹知白〈群峰雪霁〉轴(1350)、北京故宫藏跋赵孟俯〈临黄庭经〉卷、跋赵孟俯〈行书千字文〉卷等。其中为道士无用师所画〈富春山居图〉卷被誉为「大痴第一画」,最具代表性。

元 黄公望 快雪时晴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元 黄公望 天池石壁图
 

元 黄公望《层峦秋霭图(黄公望款)》

     钤印:黄氏子久、黄公望印、一峰道人、大痴

     鉴藏印:雍正御览、天籁阁、蕉林袐玩、项子京家珍藏、墨林项季子章

     题识:至正六年岁次丙戌萸节前二日为恒麓夏徵君画于知止堂。大痴学人平阳黄公望。

元 黄公望《水阁清幽图》南京博物馆藏
此图景物以云气间隔,可分为远近两部分。近景描绘一山间溪流从远处密林中涓涓而来。溪流两岸,坡石层叠,树木成林,葱郁茂盛。山谷之间,云气弥漫,其后远景中一主峰耸立,两旁低峰回护,前伸的山顶平台,使远近之景相互呼应。此画笔法与黄公望其它典型作品有所不同,除山石轮廓及屋树多以勾点法之外,山石纹理则多用拖擦的笔法,从而给画面增添了一种舒旷洒落的气质。此画布景简洁凝练,意境开阔大方,势态端庄浑穆,平淡天然之趣,由此可见一斑。此图写深山隐居之景。远处峦峰坡石跌宕交错,丛树虚漾隐约。溪水自林木丛中绕过隐落的山房,蜿蜒而前。溪岸两旁,杂木繁茂,枝叶葱郁,青翠欲滴。在构图及用笔上,旨在描绘淡然、静寂的意境。黄公望擅画山水,曾得赵孟頫指授,山水宗法董源、巨然,常在虞山、三泖、富春等处领略自然之胜,随笔模写。水墨、线绛俱作,善以草籀奇字之法入画,笔简而有神韵,气势雄秀,有“峰峦浑厚,草木华滋”之评。起画风渊源董源而变化自成一家。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后人将其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
 
  
       杨维桢题  黄公望《九珠峰翠图》絹本 79.6cmx58.5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释文】九珠峰翠接雲間,無數人家住碧灣。老子嬉春三日醉,夢迴疑對鐵崖山。鐵篴 
  该幅无款印,根据王逢题识,知是大痴为草玄道人也就是杨维祯(1296 -1370)所作,又依杨维祯之题诗,因名曰“九珠峰翠”。张光宾先生在《元四大家》中,已将画作的年代及背景,作了相当详实的考证。
  此图以杨维祯寓居之“九峰三泖”(在今之上海市松江区)的九峰为背景,画中树木造形及山石的皴法,与《富春山居图》皆有关连相似之处。画山石以披麻皴法为主,长短兼施,淡墨勾皴再用浓墨逐层醒破,由于画在绫本中,受其织纹之影响,笔墨之韵味显得较为独特。但山石、树木皆加螺青染色,用笔特擅中锋使笔,雄健沈著,笔调变化丰富,将山石点染得苍莽秀逸。
  明吴其贞《书画记》称此画:“气色如新,画法潇洒有古雅气味。”在明暗的对照上,利用前浓后淡,一暗一亮的手法,使层次的推移显得繁复而深远,倍增景物之厚度与深度,将云影岚光尽收眼底,为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之外的另一巨作。


元 黄公望 丹崖玉树图 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