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晋龙:用30年做好一件事

 红豆居士 2015-05-11

郭晋龙:用30年做好一件事

2015-04-30 00:00 北方新报

  郭晋龙

  【2010年】

  郭晋龙:用30年做好一件事

  用30年做一件事。一句话,8个字,道尽劳模郭晋龙一辈子的追求,其执着、勤奋和奉献精神尽在其中。

  郭晋龙上个世纪50年代出生,现为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高级技师,2004年获得火车头奖章,2006年、2007年连续两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铁路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

  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与许多外国专家谈判时,让他们留下了佩服的表情。

  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郭晋龙在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1973年,呼铁三中成立,郭晋龙回到学校上初中,但是只上了一年初中的郭晋龙就匆匆结束了求学梦。

  1975年,郭晋龙成为呼铁局电务工程段一名铁路工人。有了工作的郭晋龙很快就有了奋斗目标:干个好工种、当个好工人。工作后的几年,郭晋龙调入焊轨段,成了电气维修工。可是一接触电气维修这一行,郭晋龙才知道,没学过电路知识,连一张简单的电路图都看不懂,怎么能修好这些设备?记得在一次维修设备中,郭晋龙不但没修好设备还扩大了故障,使整个生产线停产。领导的批评、工友们的嘲笑让郭晋龙感到十分沮丧,但回过头一想,别人为什么能修好,自己为啥不行?于是他下定决心要通过学习把失去的东西补回来。

  之后,郭晋龙就从基础理论知识入手,通过反复的培训学习,逐渐掌握了基本的电气知识。就这样,他一边工作一边坚持自学,完成了从初级到高级的电工培训。他还自学了《计算机原理》《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工业控制机原理》等高等专业课程。

  随着微机控制技术在生产上的不断运用,郭晋龙更加感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把家里的小凉房改造成了书房和实验室,小凉房仅有10多平方米,夏天炎热难忍,冬天寒气逼人,但是郭晋龙越学越有乐趣,常常是通宵达旦。他还在收入微薄的情况下,借钱购买了学习机、电脑设备并且进行反复分解、组装和操作,终于掌握了基本的电气和微机控制知识,逐步成长为段里的电气专家。

  郭晋龙不仅对技术精益求精,而且还勇于对外国进口设备的电路系统提出质疑,敢于向外国专家叫板。

  上世纪90年代初,段里进口的瑞士焊机每天正常工作三四个小时就突然死机,急得工人们直跺脚。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郭晋龙把铺盖搬到了焊机控制间,一连好几天,不分白天黑夜地进行观察和检测,实在困得不行了,他就用湿毛巾擦一把脸。经过反复检测,郭晋龙终于发现问题所在,并进行了修改。此情况反馈到瑞士厂家后,厂家接受了郭晋龙的改进办法,不久免费寄来一块新改进的电路板。

  1999年,焊轨段引进一台法国产钢轨接头精磨机。调试中,郭晋龙发现一个电路存在设计问题,他向法国专家咨询,法国专家傲慢地用英语说“没问题”。郭晋龙不服气,反复琢磨,总觉得有问题。果然,不出半年,设备发生了故障,郭晋龙此时已经对设备了如指掌,自己排除了故障。2000年5月,郭晋龙参加铁道部的学习班,他再次向讲课的法国专家提出该设备的缺陷,同时提出改进意见,让外国专家对中国工人技师的技术水平刮目相看。

  虽然那个时代没有给郭晋龙这代人更多的“红利”,但他靠着自己专业水准和钻研精神改变了命运,实现了梦想,回报了社会。

  参加工作30多年来,郭晋龙先后开展技术革新和新工艺设计几十项,累计为国家和企业创造直接经济效益几千万元。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郭晋龙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成为高级技师,自有一番不同的经历。他说:“现在的技术更新太快了,只要一天不学习,你就可能被淘汰。在知识爆炸的年代,不但要会学习,还要终身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