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急切、奔跑、紧张……这就是人们关于医院急诊室的印象。当我拿起镜头对准,发现这块地方其实还有另一丝况味。 早上8点不到,我就来到上海西北角的同济医院,这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此时,急诊室里渐渐忙碌起来。急诊医学科吴先正主任在听取昨晚的救治情况,还有特殊病人的跟踪汇报。 由于白天有普通门诊,急诊室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人山人海,医生、护士们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急诊医学科护士长陈雪妹、奚妹告诉我,白天忙不忙要看情况的,除非有重特大事件发生,一般一天接诊七八百人。5月份,对急诊室算淡季,因为“战低温”结束。所谓“战低温”,原来是医护工作者对12月至次年1月或2月间的俗称,这段时间就医人数堪比“战高温”时节,只不过气温低,便有了这个特殊的名词。 急诊室的护士需三班倒,确保24小时不间断地提供服务,医生则两班倒,有时还需一天一夜的“守候”。同济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总计110人,其中医生24人,护士86人,多数为80后。 中午12点45分,我来到护士们的休息室。为了节约吃饭时间,护士们要不自带爱心餐,要不叫外卖。在休息室,她们通常与家人打打电话,用手机看看新闻,或者大家聊聊家常。 吃饭时,她们在讨论孩子的问题。谈到这点,作为地道崇明人的高合娟护士眼睛有些湿润了,孩子“回家就粘着我,因为我的最长记录是14天没回家看她”。由于工作和自身发展的需要,2007年工作至今,她在这里孤独坚守着。和高合娟一样,罗琴、黄晶虽然是新上海人,也已连续四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她们说,“怎么会不想每年回家呢?但这个时候我们也无法松懈,过年也有患者。” 下午5点以后,在人们陆续下班时,急诊室反而开始踏上自己的节奏。一会儿120救护车送来车祸中受伤的病人,一会儿送来打架斗殴的伤者,一会儿送来出现意外状况的老人……加上前来挂急诊的患者,白天风平浪静的急诊室开始“翻腾”起来。整个急诊室弥漫着各种气味,声音嘈杂,人来人往。 在这种环境下,医护们前赴后继地投入一场场抢救,有时甚至要和死神较量,让患者脱离危险之境。当然,他们每天还要面对众多病患及家属,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以防后患纠纷。 急诊室的一天一夜结束了。对急诊室的医护工作者,我更理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