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在三分钟内提高文献阅读能力

 haosunzhe 2015-05-13

很多科研大牛都说,想做好科研却不想读文献,就如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做科研,不仅要读文献,还要广度,深入思考学习。潜心研究、不闭门造车、不心浮气躁,才能厚积薄发,写出高质量文章。所以每个科研工作者都要随时了解自己所在科研领域的发展动态和趋势,特别是外文文献,保证自己与外界的信息更新同步。

面对数页甚至数十页的文章,很多科研新人觉得无从下手,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不能明白文章的意义所在。如果你也遇到过同样的困扰,不妨来看看Giga Science主编Laurie Goodman分享的宝贵经验——手把手教你快速有效读文献。

A. 怎样才叫“读懂”

阅读文献不只是将整个文章逐字扫过,更重要的是能够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它。怎样判断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呢?这里列出了8个评判标准,如果你能在读完一篇文章后顺利回答出以下8个问题,那就证明你已经读“懂”了。

1. 这篇文章有哪些要点

a)这个研究是基于哪些已有基础

b)为什么这个研究有意义

2. 这篇文章试图回答什么问题

3. 里面重要的实验环节是什么

4. 每个重要实验环节的结论是什么

5. 整篇文章的主要结论有哪些

6. 这个研究下一步工作是什么

7. 文章中哪些结论不是很强

8. 这篇文章和你的工作有哪些联系

B. “归纳”要有侧重点

归纳是阅读中关键的一步,以下两个小窍门能够帮助你梳理出文章的逻辑结构和重点。

1. 顺序阅读:

a)细读摘要部分

b) 然后略读介绍部分,找出文章要解决的问题

c) 之后细读介绍的最后一句话,通常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对整个研究的一个简单概括

d) 细读讨论部分

e) 注意结论中的每个小标题以及这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话

f) 对照图示说明看懂每个图表的内容

g) Method部分之外的整个文章再通读一遍

2. 使用图形标注:

当你在做以上工作的同时将你想要重点关注的内容用图形标注出来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 在摘要或介绍的第一段话中用下划线”__”标出本次研究的意义

b) 在摘要或介绍的前几段找到文章要解决的问题,用下划线”__”标出

c) 找到文章重要的实验描述部分,用圆圈”O”圈出

d) 在讨论部分中找到简单的结论性语句(通常在讨论的第一段),用下划线”__”标出

e) 在讨论部分找到本研究的局限或下一步的工作计划(通常在讨论的最后一段)用下划线”__”标出

C. 用自己的语言作“总结”

以上的功课做完后,我们可以把这篇文章放到一边,然后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讲。所谓“自己的语言”是指:不用原文中的任何一段或者任何一句话;眼睛不盯着原文,把它当做是你自己做的研究,记住要以作者的角度进行阐述,这里也有一些小技巧

用两句话介绍这一研究领域

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要解决的问题

三句话描述为解决这个问题进行的实验研究

三至四句话说明实验的主要结论是什么

最后再用一句话概括作者认为这篇文章的局限性在哪里,下一步工作是什么

经过这简单几步,一篇言简意赅的文献解读就会跃然纸上了,看到这里是不是很多人已经摩拳擦掌了?那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手边的文献试试看吧!

文章来自《华大点滴》

作者:Laurie

编译:王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