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怀大热爱,勇于小冒险

 真友书屋 2015-05-14

我做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书,书名叫《女人味》。当时,觉得这书名和自己有个毛线关系。书的作者之一,画家雷子人是做《艺术家茶座》时的作者之一,他的文章写的有几分古意,旷达而又克制。到现在还记得有次电话里,他对我说,你现在刚上班,会觉得啥都挺顺利的,可是十年后呢?如果别人乐你也乐,光阴就这么无意义地流过,十年后的你还有现在的状态吗?我虽然继续笑,心里却一惊。是啊,年轻时当个傻点的姑娘也无妨,但老了成了傻婆娘可就麻烦了。——某种意义上,这就是之所以编辑这本书的真正缘起。我不是学画的,也没有多懂,就是因为有这份感激,得知他和同事王九楼合著的这本书接连被几个美术类出版社婉拒之后,就大着胆子说不如我来做做看。这样的选题,社里竟然也通过了。


这本书的编辑工作我真的没有付出多少。两位作者本身就有在出版社工作的经历,雷子人更是自己把整个装帧设计都做了。还记得那时候他住在东王庄,一点点自己做版,约了纸行和印厂的人来谈材料和印制细节。我还是不懂,就一趟趟往工厂里跑,封面都印完了,发现原本要求只是书名和作者信息的文字部分做磨砂UV,工厂把这部分做了一个小长方块,就再去谈判,追究责任,一万个封面全部重印。当时的首印是一万,我都不记得这个数字是怎么估出来的了。当时之所以这么较真,有两个原因,一是觉得作者付出了那么多,一定把书做好;二则临近年初的全国图书订货会,社长说要在订货会上做个画展,我当时一听都吓坏了,觉得这么大的场面怎么应付得了啊。但社长主意已定。通常地方出版社在订货会上就是三个展位,他为这本书的画展单独定了三个展位。我这个新编辑觉得,即便为了这三个展位也要把书做好才行。


展位的设计是雷子人的朋友做的,展览期间画作的存放是他自己找了熟人解决的,每天早上,他从海淀那边赶过来陪我“站摊儿”——那一年订货会是我站摊的开始,一直站到2010年开始觉得无味。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画展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反响最大的是美术类出版社,记得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的社领导都来看,并感叹这本应是他们出版的书。

那一年的图书订货会,我翻译的一本叫《妻子是什么》的书也同时出版。两本书都和女人有关,恰好我又是个女博士。这些因素竟然被“策划”到了一起,当年的“三八”妇女节,成了书的宣传季。先是和作者一起去成都,在弘文书局做了画展和座谈;我又一个人去南京,去江苏省新华书店配合做推广;四月,去重庆卫视的《龙门阵》做一期《女博士和女人味》的访谈嘉宾。从来没有想到,“妇女”这个身份是通过这种方式让我实现自我确认的。


满世界跑,其实都是为了卖《女人味》。记得当时集中在四十多家媒体做了推广,书后来又加印一次,前后卖了将近一万五千册,据说,对这类书来说,就是很好的销量了。而我也正是在这片懵懂和莽撞中结识了一些后来对我帮助甚的师长友朋。再后来,也有画商来联系,说这本书让雷子人的画价涨了很多,所以他们也希望我能为他们编辑推广这样的书。当然是拒绝。因为我之所以那样认真去做,是出于对作者的信任和敬佩,还有不想辜负社长的付出和期望。回头看,刚好是这些大热爱,令我无惧于小冒险,做了一本有趣的书,给自己的编辑生涯一个还算良好的开端。


PS.

之所以想起这些陈年旧事,一是一直以来很想写下对很多人的感激,二是最近朋友鹭鹭(就是那个拍小孩的细腿大羽)的先生狼君想出版他手绘的骑行游记。


2010年,他离开了工作生活了六年的上海,骑着一辆一点也谈不上专业的自行车,一路南下,浙江、福建、广西、广东,他没想着这是啥“壮游”,就是慢慢看,慢慢骑,用了三年半的时间走了三十三个省市。


去年,他在京郊安顿下来,一边种地,一边画画。他的旅途漫长,画得也用心,到现在也才画了几个省市。在这个过程中,他开始接触出版社,想得到更多的建议,也探讨下出版的可能。可是前后接触几个出版机构,大多觉得这个选题虽然有趣,但在市场上找不到对应的成功案例,在判断上比较犹豫。我请他把画稿发给我看,真的很好,从出版角度看也的确有需要调整和斟酌的细节。


鹭说塔罗牌显示狼君需要一个伯乐,而我觉得,他需要的有人和他一样,心怀大热爱,勇于小冒险。——这样说,似乎是大言不惭地期待当年的我,而我并不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成功的编辑。我只是想说,若能够有热爱,能够发现有趣,并小小冒险,为了传播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不懈努力,会发现和经历这个世界的诸多美妙之处。作为编辑,我曾经感受并一直受益于这种幸福,也希望你可以。


如果你喜欢狼君历时三年半骑行中国三十三省市的经历,喜欢他的幽默和毫无分别心的善良和天真,喜欢他色彩明亮又略带因了解而微微忧伤的画风,请联系鹭。他们俩,在一起。


鹭的微博ID:细腿大羽 鹭的公共微信:lululens


狼君的画


关于本文作者


吴宏凯 热爱手作,8岁时下剪子裁布,11岁时绣花,12岁时编织,24岁时手缝旗袍。尝试过各种可能的手作,目前很想做而没做的是木工和泥瓦匠。热爱读书,赖在学校里一直读完博士。专业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论文写的是王朔。


毕业后进入出版社做编辑,误打误撞做了艺术设计建筑创意时尚手作生活面向的各种图书,热爱做过的每一本书,每一本书都是我的手工活儿。


做了妈妈后,开始重新格式化自己以前的生活和工作。


目前在家,不上班,只工作。打理一间叫做“良端”的工作室,为大小儿童开发创意产品,间或开设小学堂。


之前的图书编辑作品:《设计中的设计》《为什么设计》《负建筑》《自然的建筑》《时装时刻》《挑食的设计》《设计东京》《设计东京2.0》《日常经典设计100》《巴黎手作创意人》《巴黎家的私设计》《吃罗宋餐的日子》《女人就是女人》《故园风雪后》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