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 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妙语连珠 要记气候十来种,特点分布有规律。 十度之间是热雨,特殊四块不能忘:马达东部澳东北,中美地峡巴东南。 热带草原分两侧,一般不超回归线,主要分布在三洲:非洲澳洲拉美洲; 一年两季均高温,半年干旱半年雨。 热带季风仅一片,南亚季风最典范:夏季热雨西南风,冬季热干东北风。 二三十度是热沙,大陆西部多分布。亚热季风在陆东,夏季高温又多雨,冬季温和又少雨。 三四十度地中海,分布全在大陆西:夏季热干冬温雨,地中海区分布广。 温带海洋真温柔,终年温和又多雨;四六十度大陆西,西欧美洲澳西南。 亚洲东部温季风,一年四季分得清。极地气候真干冷,北冰洋区南极洲。
拓展延伸 (1)不在赤道附近的四处特殊热带雨林气候区: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因为它们均处在来自海洋的低纬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都有暖流经过,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2)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虽地处赤道附近,但因为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较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3)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虽位于西风带却处在山地背风处,降水稀少。 (4)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半球此纬度没有陆地分布。
发散类比 (1)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虽都全年高温,降水有明显的两季之分,但形成原因却截然不同(热带草原气候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来自陆地的干燥信风交替控制形成的,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之间;热带季风气候则是受季风环流的影响而形成的,年降水量在1000—1500毫米之间,并且在西南季风形成的雨季来临之前有特有的“热季”出现,一般在5月份,且只在南亚及东南亚部分地区分布)。 (2)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都表现出全年降水较均匀,夏凉冬暖温差较小。但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影响降水均匀,夏季受海洋影响而凉爽,冬季受暖流影响而温和;而日本的气候本质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气候,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雨热同期,冬季受发源于西伯利亚的干冷冬季风影响,气温较低。因为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大陆地区偏低,而冬季较高,而且由于冬季风越过广阔海面水汽较充足,所以冬季比同纬度大陆地区降水偏多,因此各月降水显得较均匀。 (3)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同处大陆东部,但由于纬度高低不同,性质有差异。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25°—35°纬度,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0℃,年降水量大于1000 mm;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纬度高于35°,冬季最冷月均温在-15℃— 0℃之间,年降水量500—600 mm,年温差较大。
误区警示 低纬信风是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的主要因素,但其干湿性质不能一概而论,还要考虑它经过的地面状况,比如影响北非、阿拉伯半岛的东北信风因通过广阔陆地而干燥,所经地区形成沙漠气候,但影响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巴西东南沿海、中美洲的西印度群岛的信风则因经过广阔海洋而水汽充足,给所经地区带来充沛降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
|